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中國最糟糕時期已過去!?華爾街大行紛紛唱多中國 明年全球最大交易料與中國相關

文 / 夏洛特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兩年多的抑制經濟增長的政策讓國際投資者逃離了中國。但只用了兩周時間就已開始把他們吸引回來。

從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到TCW、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和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全球市場上一些最大的參與者正變得越來越看好中國資產。這與上個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外國公司從中國股票和債券中撤出了估計88億美元的資金,且分析師當時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悲觀情緒。

這一戲劇性的轉變發生在中國似乎轉向更有利於增長的立場之際,中國調整了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以將經濟和社會成本降至最低,還推出了一項拯救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的計劃,並緩和了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其結果是:中國內地股市11月份上漲了逾7%,而人民幣處於9個月來首次上升的路勁之上。由於擔心美國和歐洲的貨幣政策收緊可能很快將發達國家拖入衰退,外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將中國視為一個關鍵的投資組合對衝工具。

TCW集團主權分析師、前美國財政部中國事務高級協調員David Loevinger上周在播客中表示:“投資者必須開始考慮2023年全球最大的交易之一將是什麼,這將是中國的重新開放交易。”“中國的新冠疫情政策方向明確,尾部風險更低,不會永遠封鎖。”

這並不是說國際投資者已經準備把謹慎拋到九霄雲外。中國股市周一收低,人民幣走弱,原因是近六個月來中國首次報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引發了有關部門可能會收回放松限制的擔憂。

許多近幾個月來減少了在華業務的公司都表示,近期無意增加在華業務。人們擔心,中國領導層在指導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是否變得不那麼務實,轉而追求越來越意識形態化的政策。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也仍然令人擔憂。

但在20多年來首次出現海外投資組合年度外流、中國股市遭遇史上最大規模暴跌的情況下,中國領導層似乎即使沒有默認全球投資者的呼籲,至少也注意到了他們的擔憂。

美國銀行駐香港的中國股票研究部聯席主管Winnie Wu說,“我們開始聽說,新興市場只做多的公司正在尋求增加在港產能。”她的團隊最近開始看好中國股市。“只要有賺錢的效應,投資者就會回來。”

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隨着中國監管改革向全球基金管理公司開放國內市場,外國資本紛紛湧入中國。

據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估計,截至10月份的官方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在中國境內銀行間市場累計持有價值人民幣3.38萬億元(合4720億美元)的債券,而約11%的中國內地股票由外國人持有。

然而,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今年中國內地股票和債券的國際投資組合外流規模將超過前所未有的1000億美元,因為中國領導人已經表明,他願意打擊一些中國最大的公司,犧牲增長,以努力控制債務,減少收入不平等,保護國家免受新冠疫情的影響。

“重要的是,不要為了國際化而犧牲國內利益,”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官員管濤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將堅持主動、漸進、控制的原則。”

衡量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了40%。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高級投資組合策略師Vivek Paul上周表示:“如果你是一名國際投資者,在他們不完全把經濟增長放在首位的環境下,想要猜測當局在做什麼就更加困難了。”“我們最近看到的情況是強勁反彈的必要條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條件。”

“巨大的機會”

中國的資產價格仍受到重創,但許多華爾街公司表示,風險的天平已明顯向上行傾斜。

摩根士丹利最近上調了對中國股市指標的預測,預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到明年年底將上漲14%,而美國銀行則對中國股市進行了戰術上的建設性評估。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將港股評級上調至增持,並說最近的政策變化將提振收益。

“我們都知道,中國不可能永遠被孤立,”富達國際有限公司投資總監Catherine Yeung上周表示。“這麼多負面消息現在已經被計入了股價。只是感覺中國可能已經經曆了最糟糕的時期。”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智庫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席Victor Gao說,雖然北京不太可能追求硬脫鉤,但它對外國投資的潛在風險越來越警惕。令人擔憂的是,對海外資金的過度依賴可能會使中國容易受到西方施加的嚴厲限制。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要建一堵牆。”

盡管如此,中國仍有可能在未來幾年繼續吸引外國資本。

摩根士丹利稱,經常賬戶不斷收窄將使中國在2020年之前“更渴望全球資本”,每年至少需要150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才能填補融資缺口。

“我們希望看到中國政府更願意接受外國投資,並讓市場運作,”澳大利亞主權財富基金未來基金(Future Fund)首席執行官Raphael Arndt上周表示。“我們認為仍有巨大的機會。”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