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二(11月22日),《美國之音》報導指出,中韓兩國元首在G20峰會期間呼籲兩國深化高技術合作、反對將經濟合作政治化。華盛頓智庫Stimson Center高級研究員分析稱,鑒於美國推行的脫鉤,中國正在積極尋求高科技產品的替代來源。從中國與德國和韓國的接觸中看到這一點。
報導說,在安全事務上與美國合作、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市場,是韓國多年在美中競爭夾縫中遊走時的路線。但是自尹錫悅上台後,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可能逐漸下降。
中國不僅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半導體芯片產品在韓國對華出口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韓國工商會(KCCI)發布的統計顯示,2021年半導體產品出口占韓國對華整體出口總額的39.7%,是韓國對華出口的第3大類。港媒也報導說,2020年,韓國43.2%的半導體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18.3%則銷往香港。
報導說,由此可知,中國是韓國芯片的最主要消費國,而美國是韓國晶片公司的技術和設備來源國,這讓韓國科技業和政府決策者處於兩難。
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前研究員、亞太問題獨立學者Daniel Mitchum分析說,相較於日本,韓國由於中國市場對他們的價值極大,選擇上最為困難。流失中國市場的數十億美元,對韓國經濟將產生毀滅性影響,但是韓國高度依賴美國芯片技術和設備,無法拒絕美國的晶片聯盟倡議。
韓國商界對芯片四方聯盟也持分化態度。據《紐約時報》報導,根據韓國工商會8月的調查發現,53%的韓國企業認為應當加入美國主導的芯片聯盟,41%認為韓國應暫緩加入,5%的受訪者反對韓國加入。
分析人士表示,鑒於中國對其經濟的重要性,韓國應該不會選擇明確的立場。推測韓國可能在一些請求上與美國合作,在其他一些請求上也與中國合作。
也有分析認為,韓國總統尹錫悅奉行親美路線,可能更加警惕在經濟上過分依賴中國所帶來的戰略隱憂。因此本屆韓國政府將更傾向於在芯片問題上與美國合作,即便在中國市場會有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