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已近3年,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表示,從專家角度而論,新冠病毒已變異成另一種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且傳染力強,因此應由新冠肺炎改為“新冠病毒傳染病”。
北京日報周三(12月7日)報道稱,谷曉紅身兼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她說:“實際上,新冠病毒在2019年年底出現時,使用‘肺炎’稱呼就不是很準確。因為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得肺炎,可能造成的還會是肝功能、腎功能損害。”
谷曉紅表示,經過這三年,從專家的角度來說,病毒已經變異成了另一種病,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主要感染上呼吸道,但同時傳染性極強,可改名“新冠病毒傳染病”。
她說,新冠肺炎改名新冠病毒傳染病,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已達成共識,並未稱之新冠病毒“感染病”,主要目的是凸顯極強的傳染性。
至於當前的主流病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谷曉紅說,包括新冠病毒在內,自然界存在的各種病毒和細菌不一定會使人感染,所以有的人會染病,有的人不會,和內因有很大關系。
但奧密克戎傳染性強,現有預防措施無法完全避免感染風險,她說,由於奧密克戎感染後出現發燒症狀的情況比較普遍,感染者發燒後可能應更多選擇自己居家治療。這種情況下,可以針對成人或兒童采用不同的中醫應對新冠感染後發燒症狀的藥方,相對於服用西藥退燒藥,能夠起到治本的效果。
至於日常調理方面,染疫者最好獨居一室,戴口罩、勤洗手,杯子、毛巾、衣物等單獨涮洗,屋內定期通風、消毒,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煎炸和生冷食物,適當運動不熬夜,充足睡眠且心情放松。
新華社12月5日發文指出:“最困難的時期已經走過,奧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減弱,我們的應對能力在增強,這為持續優化完善防控舉措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
11月3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專家對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見建議。
孫春蘭指出,隨着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中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要持續優化防控政策,走小步不停步。
中國防疫專家馮子健稱,抗原自檢是目前核酸檢測要求放寬後“很重要的替代方案”;他並建議,獨居或有獨立房間及衛浴設備的感染者,居家隔離很方便且較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