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四(4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降至3%以下,並在未來五年內保持在3%左右。
這是IMF自1990年以來最低的中期增長預測,遠低於過去二十年3.8%的平均增長率。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為應對COVID-19大流行和俄烏戰爭而采取的強有力和協調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行動避免了近年來更糟糕的結果,但鑒於通貨膨脹持續高企,近期和中期的增長前景仍然疲軟。
她說:“盡管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支出出人意料地有彈性,而且中國重新開放帶來了提振,但我們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低於 3%。”
她補充道:“隨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通脹居高不下,強勁複蘇仍遙遙無期。這損害了每個人的前景,尤其是最脆弱的人群和國家。”
受俄烏戰爭的衝擊,2022年的增長率從2021年的6.1%下降了近一半,降至3.4%。到2023年,印度和中國將占全球增長的一半,但今年約90%的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將下降。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受借貸成本上升和出口需求減弱影響的低收入國家的人均收入增長將低於新興經濟體。IMF負責人呼籲各國央行在金融壓力仍然有限的情況下堅持抗擊通脹,但在金融穩定風險出現時通過適當提供流動性加以解決。
最近瑞士和美國的銀行倒閉暴露了特定銀行的風險管理失誤和監管失誤。
她補充說:“關鍵是要仔細監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以及商業地產等行業的弱點,現在不是自滿的時候。”
格奧爾基耶娃強調,雖然政策制定者對該行業近期的壓力做出了迅速反應,但對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潛在“隱藏”漏洞的擔憂仍然存在。
為了提振增長和生產力的前景,格奧爾基耶娃呼籲進行重大變革,包括估計每年1萬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的支出,以及采取措施避免全球經濟分裂,這可能使全球經濟損失高達7%國內生產總值。她說,技術脫鉤可能會使一些國家遭受高達GDP 12%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