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二次探底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經濟學人的文章說,疫情後中國經濟本應蓬勃發展,但現在看着又搖搖欲墜,政府會怎麼做呢?

中國一直為自己"堅定不移 "的集中領導和穩定的經濟增長感到自豪,理論上這應該使中國經濟容易預測。但事實上,最近幾個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充滿了意外,讓經驗豐富的觀察家和精明的投資者都大跌眼鏡。

在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的經濟增長比預期的要快,這要歸功於出人意料退出了疫情管控。但是在4月和5月,又發生了相反的情況:經濟複蘇的速度比預期的要慢。

零售銷售、投資和房地產銷售的數字都低於預期,而中國城市青年的失業率上升到20%以上,是2018年開始記錄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一些經濟學家現在認為,與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的經濟可能根本沒有增長。野村銀行的陸挺說,按照中國的標準,這將算作 "二次探底"。

第三個預測也落空了,世界應該為此感到慶幸,中國並沒有成為世界經濟中的通脹力量。

今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增加了,但是並沒有阻止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的成本,從1月的峰值下降超過10%。鋼鐵和銅的價格也降低了。

中國的生產者價格(出廠價),在5月份年同比下降了4%。人民幣已經疲軟,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5月份美國人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與一年前相比下降了2%。

增長放緩的大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房地產市場。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似乎正在從違約、銷售暴跌和抵押貸款抵制的災難中恢複過來。政府同意讓負債的房地產開發商更容易籌集資金,以便他們能夠完成長期拖延的建築項目。去年疫情封鎖時放棄的買家,在2023年的頭幾個月回到了市場。

一些分析家甚至開始擔心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反彈得太厲害,恢複過去的投機勢頭。

但這種被壓抑的需求似乎已經消散了。

根據高盛銀行對70個城市按人口加權並經季節性調整的指數,5月份中國新房價格與前一個月相比有所下降。盡管房地產開發商再次熱衷於完成現有的建築項目,但他們卻不願意啟動新項目。

據咨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計算,房地產銷售已經回落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70%,這是中國疫情前相對正常的年份。房屋開工率只有2019年水平的40%左右。

中國政府應該如何應對?

在令人擔憂的幾周內,人們一直不清楚政府是否會做出回應,今年的增長目標是約5%,並不那麼雄心,而助中央政府似乎急於控制地方政府的務,而地方政府是為增長而花錢的主力。

中國人民銀行似乎也沒有受到價格下跌的幹擾,可能還擔心降息會對銀行的利潤率造成過大的擠壓。

但在6月6日,央行開始要求中國國最大的貸款機構降低存款利率,為央行在6月13日將政策利率降低0.1個百分點鋪平道路。降息本身幅度微不足道,但表明政府並沒有對危險視而不見。

銀行向 "優質 "客戶收取的利率接下來可能會下降,這將進一步降低抵押貸款利率。6月16日,中國國務院的一次會議,暗示將采取進一步措施。

摩根士丹利銀行的邢自強,預測中國將進一步削減利率,還認為一線和二線城市的購房限制可能會放寬, "政策性銀行 "可能為基礎設施提供更多貸款,地方政府可能被允許發行更多債券。

中國預算表明預計2023年的土地銷售將保持穩定。但是與2022年同期相比,今年迄今為止的收入已經下降了約20%。

邢指出,如果這一下降持續一整年,地方政府將失去超過1萬億元的收入,中央政府可能覺得有義務填補這一缺口。

這是否足以實現政府的增長目標?

邢認為可以。他認為第二季度的放緩將不過是一個 "小插曲"。據他計算,今年年初中國服務業的就業人數比沒有大流行時少了3000萬人。餐館等 "接觸密集型 "服務業的反彈,將在未來12個月內恢複其中1600萬個工作崗位。他指出,在其他北亞經濟體中,這種就業在最初重新開放後需要兩到三個季度的時間才能恢複。

而當工作崗位恢複時,收入、信心和支出將重新恢複。

另外1000萬個缺失的工作崗位是在電子商務和教育等行業,這些行業在2021年遭受了監管風暴,目的是遏制堵塞監管漏洞,重新確認黨的特權。近幾個月來,中國對這些公司的態度有所緩和。隨着經濟的複蘇,這可能會使其中一些公司有勇氣恢複招聘。

其他經濟學家則不那麼樂觀。

中國銀行國際部的徐高認為,進一步貨幣寬松政策將不會奏效,貸款需求對利率不敏感,現在經濟中兩個最大的借款人,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被債務所束縛。

當局降息更多是出於不甘心,而不是希望。

他可能是對的,但在真正嘗試之前就認為貨幣寬松政策不會起作用也很奇怪。貸款需求並不是能夠重振經濟的唯一渠道。在一個假想的實驗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張斌和合著者指出,如果央行的政策利率下降兩個百分點,將使中國的利息支出減少7.1萬億元,使股票市場的價值增加13.6萬億元,並提升房價,增強房主的信心。

如果貨幣寬松政策不起作用,政府將不得不探索財政刺激措施。

去年,由國家支持的準商業實體,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s)增加了投資支出,以支撐經濟增長。然而,這使得更多地方政府實體資金緊張。根據研究公司榮鼎集團最近對2892家此類公司的調查,只有567家公司手上有足夠的現金來履行短期債務義務。

兩個城市,蘭州和桂林,融資平台支付的利息已超過城市 "財政能力"(定義為其財政收入加上其融資工具的淨現金流)的100%,債務堆積如山不是像桂林山水一樣漂亮的畫面。

因此,如果經濟需要一個更強有力財政推動,中央政府將不得不出台一個。

原則上,這種刺激措施可以包括增加養老金支出,對消費者的優惠也需要考慮,比如對電動車的減稅,這有助於促進汽車銷售。

政府還可以嘗試采用高科技的消費補貼,如浙江省一些城市在大流行早期開創的那種,通過電子錢包分發優惠券,例如,如果優惠券持有者在一周內至少消費210元,就可以在餐廳用餐時減免70元。

據螞蟻金融研究院的李振華和合著者說,這些優惠券盡管很小,但卻很有影響力。他們每用1元錢的公共資金,就能誘發3元以上的自費消費。

不幸的是,中國財政當局似乎仍然認為這種施舍是輕率的或揮霍的。如果政府要花錢或貸款,更希望為自己的麻煩創造一個持久的資產。因此,在實踐中,任何財政推動都可能是對綠色基礎設施、城市間交通和其他中國五年計劃中青睞的公共資產進行更多投資。

這將是中國意外之年中完全不意外的一點。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