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二(7月1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大多數國家的公司有足夠的利潤來支付員工應對高通脹所需的工資增長。
盡管勞動力市場緊張,但在巴黎OECD2023年就業展望追蹤的34個國家中,有31個國家的雇主沒有按照通貨膨脹的步伐提高工資。
報告稱,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2023年第一季度工資同比下降3.8%,其中匈牙利降幅最大,達15.6%。
盡管工人們看到高通脹侵蝕了他們的購買力,但報告中的所有國家都發現,自疫情大流行以來,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快於工資的增長速度。
OECD勞工政策負責人Stefano Scarpetta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生活危機的成本必須由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公司必須做的事情和工人必須做的事情來分擔。”
Scarpetta補充道:“利潤中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容納工資的一定增長,而不必產生工資價格螺旋式上升。”
他表示,工資可以提高多少將取決於各個國家和行業,而且中小型企業的利潤增幅較小。
全球高通脹下企業加薪幅度普遍不足
最新發布的《國際商業報告》(IBR)也顯示,在全球範圍內,每五家中端市場企業中就有四家(82%)計劃在2023年加薪。但考慮到持續的高通脹和額外成本,企業加薪幅度仍顯不足,只有24%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提供“實質加薪”(即加薪幅度高於通脹速度)。隨着薪資競爭愈演愈烈,企業正在尋找其他方式,以便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雇主。
自疫情暴發以來,離職人數眾多,員工的目標崗位也因此發生了變化,薪酬不再是不變的首位考量因素。越來越多員工可能會被其它福利吸引,包括:工作的穩定性,工作地點和時間的靈活性,涉及身心、情感和財務在內的健康計劃,以及職業發展機會。這也為企業加強自身文化、整合員工價值觀、提高員工敬業度帶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