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在中國疫情後的經濟複蘇乏力之際,中國頑固的儲蓄者冒着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爭相買入大額存單。
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將數萬億元人民幣的較長期存款存放在銀行,這實際上使大量資金退出了流通,並有可能重蹈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的覆轍。
最新的官方數據顯示,金融機構在今年第一季度發行了價值5.5萬億元(7661.2億美元)的長期存款,即定期存單(CD),這是自2015年該產品推出以來最大的季度發行。
過去一年,中國國內投資者爭相買入這些大額存單,拚命尋求回報,同時從房地產和股市撤出。由於監管和經濟問題,這兩種傳統投資選擇現在看起來都不可靠。
企業今年也加入了這場爭奪,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因為這實際上意味着企業和家庭都在囤積現金,而不是投資——這是一個典型的流動性陷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困擾日本多年。
“根據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經驗,由於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風險,中國有進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說。
分析人士認為,今天的中國家庭和企業同樣缺乏信心,這與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面臨的問題如出一轍。但在中國,有一個關鍵的區別:目前還沒有通縮威脅,銀行也沒有停止放貸。
著名經濟學家、前央行顧問Fan Gang在6月份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中國面臨流動性陷阱,但不是日本式的通縮泥潭。“就像錢掉進了黑洞,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處境,企業和家庭的需求並不活躍。”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已經下調了利率,並鼓勵銀行增加貸款,以恢複疫情後的經濟增長。
然而,約180家國內A股公司在申報文件中表示,它們今年投資了大額存單。
一家國有銀行負責零售賬戶的銀行家表示,對大額存單的需求高於平時。她:“因為誰知道大環境是否會變得更糟?”。
她說,雖然一些客戶投資了可以隨時贖回以備不時之需的現金產品,但大多數客戶簽的是3年期定期存單,提前提款會受到懲罰,這意味着資金將被暫時封存。
人們爭相購買更安全的大額存單和其它更安全的理財產品,破壞了政策制定者通過減稅和相對有限的房地產支持措施提振需求和消費的努力。
美國Indus Capital的Pacific Opportunities基金經理Byron Gill還將其與日本在“失去的十年”期間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相提並論。
Gill表示:“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我們可以說,中國經濟的一個分支——房地產行業,絕對處於資產負債表衰退之中。”
Gill說:“鑒於房地產占中國經濟產出的四分之一,這不是一件小事。”
儲蓄過剩
長期以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很高——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儲蓄率與GDP之比是大型經濟體中最高的。
截至6月底,家庭存款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32.2萬億元(18.41萬億美元),相當於30多個月的零售額,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2萬億元,這是十年來最大的增幅。
定期存單由銀行發行,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儲蓄選擇之一,3年期的定期存單收益率通常徘徊在3%左右,高於銀行活期存款的收益率。
澳新銀行(ANZ)高級中國經濟學家Betty Wang說:“由於房地產行業幾乎沒有複蘇的跡象,加上就業前景不確定,家庭存款的積累表明,家庭普遍悲觀。”
7月18日,中國功能飲料制造商東鵬飲料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該公司投資了招商銀行的21個月期大額存單,以及寧波銀行的17個月期大額存單。該公司表示,這些投資旨在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增加公司收入。
上海一位只願透露自己姓Wu的散戶投資者表示,她投資了3年期的大額存單。Wu說:“我現在沒有看到很多投資機會。我的股票型共同基金產品仍然下跌了20%左右。”
中國2.2億散戶投資者相當於巴西的人口,是股市每日波動的最大推動者,但他們今年一直離場觀望。
基準的上證綜合指數、和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遠遠落後於鄰國日本股市。今年以來,日本股市上漲了近25%。
上海一位50多歲的散戶投資者表示,今年早些時候,他把大部分積蓄都投入了定期存單。“在我看到明顯的上漲趨勢之前,我不會把錢投入股市,”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