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美國仍在努力應對物價上漲,而中國正面臨相反的問題。今年7月,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陷入通貨緊縮,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0.3%。
消費價格的下降在很多方面都使中國與眾不同。在後新冠時代,從英國到美國,許多國家都在與政府支出和勞動力市場緊張共同引發的高通脹作鬥爭,這使他們的經濟陷入超速發展。
在中國出現通貨緊縮之際,年輕工人的失業率居高不下,16歲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超過五分之一找不到工作。與此同時,在解除防疫措施後,中國的經濟活動放緩的比預期的要早,這促使中國領導人試圖提振商業和消費者活動。
財富管理公司deVere Group的Nigel Green在周三(8月9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軌跡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其驚人的增長和轉型吸引了全世界的想象力。”“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近出現的嚴重通縮壓力,正引發遠遠超出其國界的擔憂。”
以下是關於通貨緊縮需要知道的事情。
什麼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是物價總水平的下降,與物價在一段時間內上漲的通貨膨脹相反。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說,通貨緊縮通常與經濟衰退有關,比如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
通貨緊縮是壞事嗎?
通貨緊縮似乎是一個好的趨勢,至少從表面上看是這樣——畢竟,如果價格下降,這意味着你的薪水的支付能力會更強,因為至少在理論上,你會有更多的購買力。
但通貨緊縮會以多種負面方式衝擊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首先,如果人們認為下周或下個月的商品價格會下降,他們可能會推遲購買產品或服務,從而扼殺經濟的命脈:消費者支出。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企業可能會通過裁員、減薪或做出其他調整來應對。
其次,通貨緊縮對有債務的個人或企業是不利的,比如抵押貸款或其他貸款。這是因為盡管價格在下跌,但債務的價值並沒有改變,這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削減支出以償還債務的壓力。
為什麼中國正在經曆通貨緊縮?
NewEdge Wealth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兼固定收益主管Ben Emons周三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中國的通縮似乎來自交通和食品兩個領域,豬肉價格同比下跌了26%。
他指出,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中國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0.8%。他補充說,總體而言,中國上個月經曆的通縮是“溫和的”,可能很快就會逆轉。
他寫道:“中國可能處於通貨緊縮狀態,但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持續下去,因為中國政府正致力於實現5.5%的GDP目標。”“此外,豬肉驅動的反通脹是可以操縱的,這意味着中國CPI通縮可能會迅速逆轉。”
中國的通貨緊縮會影響美國嗎?
經濟學家和市場專家認為,這具有可能性,部分原因是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大量商品。
deVere Group的Green指出:“隨着中國出口產品因通貨緊縮而變得更便宜,其他經濟體可能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迫使它們降低自己的價格,否則就有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
他還補充說:“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有可能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是時候推出大膽刺激方案了?
《金融時報》稱,在如此多的經濟指標亮起紅燈的情況下,中國應該停止修修補補,采取更大膽的改革和刺激方案。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呼籲“加大反周期措施力度”,而此次會議的後續行動更多的是言辭而非實際。北京方面應該關注中國面臨的兩大障礙。一個是對地方政府即將違約的擔憂,這些地方政府通過數千個有時是影子融資平台累積了9.3萬億美元的債務。其次是抑制家庭消費的普遍心理恐懼。
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表示,為了恢複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從而提振地方一級的投資,中國政府有充分理由支持這種做法,這種做法已在中國一些地區悄然開始。它應該呼籲國有金融機構通過延長到期日和降低利率來重組大量地方政府債務。中國的通縮壓力應該有助於降低利率。
這種援助不應該沒有代價。應該強制地方政府公布準確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投資組合的資產負債表,包括已經變成壞賬的項目。沒有明確的會計核算,地方政府的金融複蘇將很難進入下一階段:大舉出售不良資產,並適當折價,出售給國有和私營企業。
然而,如果這些反對意見不能得到緩和,中國將難以解決其最棘手的經濟問題之一。
另一個重點必須是緩解困擾許多中國家庭的心理問題。大城市應該能夠找到至少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方法;北京、深圳和廣州已經表示,它們計劃采取尚未指明的措施。降低抵押貸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和其他各種限制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房價下跌可以被遏制,家庭就會覺得他們的主要財富儲備不再減少。
信心的恢複可能有助於引發一場更有說服力的消費反彈,從而形成一個潛在的良性循環。相比之下,如果現在不采取實質性措施提振經濟,可能會破壞本已脆弱的信心,並有加速通縮衝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