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本周,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對此,不少美國投資者表示存在被報複風險。
雖然市場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禁止美企在中國進行部分技術投資的舉動基本反應平淡,但美國投資者表示,他們擔心中國會采取報複行動,或不再購買美國技術。
為了保護國家安全,防止美國的資本和專業知識幫助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拜登本周發布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在包括計算機芯片在內的敏感技術領域對中國進行新的投資,同時對其他領域進行監管。
初步的消息並未令美國投資者感到不安,認為,乍一看,這些限制比人們擔心的更為有限,不太可能擴大到被動投資中國上市股票。但幾位投資組合經理表示,更大的擔憂是,中國是否會像過去那樣反擊。
新澤西州Cherry Lane Investments公司的合夥人Rick Meckler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決定如何應對。兩國之間的科技戰是一個很大的負面因素,政府似乎試圖在不引起中國太多波瀾的情況下宣布這一消息。”
iShares MSCI中國ETF周四收盤上漲0.7%,而華爾街其他股指則持平。iShares MSCI中國交易所交易基金是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最大ETF之一。
作為對拜登行政命令的回應,中國商務部表示“嚴重關切”,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一些中國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選擇有限,不太可能使事態升級。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觀點過於樂觀。
在華盛頓對向中國出口的零部件和芯片制造工具實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後,中國在5月份將矛頭對準美國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美國指責北京在兩個全球經濟強國之間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懲罰其他美國公司。
“認為中國不會采取某種形式的報複,這種想法太天真了,”共同基金Plumb基金的首席執行官Tom Plumb說。Plumb說,中國可能會限制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其他零部件的稀土出口,或者瞄準其他美國科技公司。
中國尋求自給自足
華盛頓的對華鷹派人士表示,美國投資者已經向中國科技公司轉移了資本和有價值的技術,這些技術可能有助於提升中國的軍事能力。就北京而言,它一直在尋求在愈演愈烈的技術爭端中自給自足,這也可能阻止資本流入美國公司和市場。
Plumb說:“這顯然會讓中國處於這樣一個境地,即他們將努力減少對任何一家美國公司的依賴,以獲得更高水平的技術。”
路透周三報導稱,已經從中國撤出的美國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投資者可能會觀望,等待有關新規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明確。一些證券投資者也在減少對中國的敞口。
Running Point Capital Advisors首席投資官Michael Ashley Schulman表示,一些客戶已經要求通過股票、債券和ETF減少或取消對中國的敞口。
“在政府宣布之後,我懷疑我們可能會收到更多類似的請求,”他說。
Rayliant Quantamental中國股票ETF聯席投資組合經理Phillip Wool表示,中美緊張局勢導致投資者錯過了中國的增長機會。
Wool說:“對投資者來說,更大的風險在於,不把資金配置到一個估值如此之低的市場——相對於其他股市和中國自身的曆史——而且有大量基本面強勁、正在快速增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