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分析說,碧桂園處於違約邊緣,讓北京的官員處在兩難境地。
ivanfordr, CC BY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過去一周,中國各地的家庭陷入恐慌。
8 月 6 日,為他們建造房屋的碧桂園公司拖欠了 2250 萬美元的債券利息。碧桂園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建築商之一,現在必須在 9 月初之前還清欠款,否則就會像其他數百家開發商一樣陷入違約和重組。
8 月 14 日,公司價值僅為 1 美元幾分錢的債券停止交易。
全國各地的地方官員都在密切關注。碧桂園以在中國二三線城市建設大型項目而聞名。與恒大相比,碧桂園的債務較少,恒大是一家負債累累的大公司,於 2021 年違約。
但在今年年初,碧桂園建造的房屋數量是恒大違約前的四倍。按照碧桂園 2022 年上半年的交房速度,至少有 14.4 萬名購房者,將無法在今年年底前拿到承諾的住房鑰匙。如果該公司突然出現債務危機,將有更多家庭陷入困境。
如果以政府出台旨在限制杠杆的 "三條紅線 "政策來衡量,中國的住房危機本月將進入第三個年頭。在整個過程中,官員們一直在努力管理信心和預期。一開始,很少有觀察家認為恒大會倒閉,也沒誰會認為中國政府可能無法止痛。
直到最近,大多數人還認為碧桂園不會違約。
自去年年底以來,官員們一直在試圖平息市場波動,他們制定了一份非正式的優質開發商名單,其中包括碧桂園,理論上投資者可以放心地向這些開發商提供資金,中國公民也可以信任這些開發商。
最近幾天,事情發生了變化。
碧桂園的問題並不是恒大式的杠杆率過高,而是普通民眾失去信心的犧牲品,這是政府失去控制的標誌。19號文取消調控後,房地產危機短暫反彈後又愈演愈烈,房價正在下跌。
7 月份,100 家最大的開發商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3%。碧桂園的銷售額下跌了 60%。碧桂園的下滑,迫使市場觀察家們正視房地產危機。
一是房地產供應鏈崩潰。
在過去三年里,材料供應商以及建造房屋的工程和建築公司,經常無法按時收到開發商的付款。但到目前為止,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還是頂住了壓力。隨着開發商的資金日益短缺,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對供應商付款的減少已經非常明顯。根據評級機構 s&p Global 的數據,在 2021 年至 2022 年期間,碧桂園向供應商的轉賬將從 2850 億元(440 億美元)下降到 1920 億元。今年,這一數字肯定還會進一步下降。
盡管最大的承包公司可能會在政府的幫助下生存下來,但不難想象,在當地開展工作的無數小型工程和材料公司會普遍倒閉。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危機會蔓延到國有企業。
自 2021 年以來,中國開發商幾乎完全被國際債券市場拒之門外。但在岸債務市場仍然向國有企業開放。迄今為止,主導市場的大型中國投資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穩定性,沒有像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那樣拋售開發商的信貸。
但是任何變化都會帶來麻煩。最近幾周,投資者注意到國內債券市場的壓力。國有開發商遠洋集團已顯示出可能難以償還債務的跡象。購房者之所以選擇國有開發商,是因為他們被認為更安全。
如果危機波及國有企業,這種觀念將不攻自破。
對於開發商倒閉會拖垮中國大型銀行的擔憂,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
分析師說,銀行對開發商的風險敞口是合理的。即使像碧桂園這樣的公司倒閉,銀行也不會倒閉。但其他類型的傳染也不容忽視。經紀商銀河-聯昌證券國際的 Michael Chang 說,如果房地產繼續疲軟,政府可能會要求銀行向這個行業提供更多貸款。
在中國經濟遭受重創之際,這將降低回報率,也是一種不良信貸分配。
然而,官員們最擔心的莫過於社會穩定受到威脅。碧桂園可能不得不降價促銷。這可能會引發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的價格加速下跌,促使人們推遲購房,希望房價能進一步下跌。
在過去的經濟衰退中,那些過早購房、錯過折扣的人曾提出抗議,並要求相應降價。
事實上,碧桂園最大的債權人不是銀行或債券持有人,而是預付房款的購房者。約 6680 億元人民幣(約占公司負債的一半)是購房款。去年,成千上萬的購房者停止支付按揭貸款,以抗議長達數年的延期交房。
現在,碧桂園在全國 300 個城市都有可能發生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迄今為止,北京官員決定不直接幹預房地產市場。碧桂園手里應該有本月所需的 2250 萬美元付款,老板們不還錢,表明他們希望最終重組其債務,也許是在賭碧桂園大而不能倒。這會讓中央政府陷入困境,任由碧桂園倒閉可能會導致更大範圍的恐慌、更多的經濟痛苦和潛在的更多違約,並可能引發傳染和社會動蕩。
然而,如果采取一攬子拯救措施,政府官員就會承擔更多的救助責任,並支撐起一個難以為繼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