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中國這個8月份令人眼花繚亂!“三道紅線”成經濟殺手 樓市危機失控中國經濟面臨威脅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充斥着背負着高風險的冒險者,一家典型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正徘徊在違約的邊緣。由於缺乏現金,中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未能按時向投資者付款。數十億美元從中國的股票市場流出。

在中國,8月份事件頻發,令人眼花繚亂。

三年前,政府開始打擊房屋建築商的冒險商業行為,隨後房地產市場出現放緩,但在本月迅速惡化。更廣泛的經濟受到了威脅,消費者、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損害。到目前為止,中國一貫親力親為的政策制定者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緩解人們的焦慮,似乎決心減少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在發生的事情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大中華區企業信用評級主管張積豪(Charles Chang)表示。

在過去的30年里,隨着中國人口激增,人們湧向城市尋求經濟機會,開發商建造的現代公寓供不應求,房地產行業成為經濟轉型的引擎。房地產行業雇傭了數百萬人,並為家庭儲蓄提供了一個渠道。如今,該行業占中國所有經濟活動的四分之一以上。

《紐約時報》撰文稱,在似乎永無止境的建設熱潮期間,中國對房地產的依賴是有利可圖的,但在多年的過度借貸和過度建設之後,它已成為一種負擔。當中國經濟增長更快時,開發商借了更多的錢來償還不斷增加的債務,從而掩蓋了這些過度行為。但現在,在從領導人實施的令經濟癱瘓的疫情封鎖中走出來後,中國正在努力重新站穩腳跟,其許多經濟問題都指向房地產。

中國消費者正在減少支出,部分原因是房價暴跌影響了他們的儲蓄,其中大部分都與房地產掛鉤。與住房相關的工作,如建築、園林綠化、油漆等,曾經大量存在,但現在正在消失。由於不確定危機會蔓延到什麼程度,企業和小企業都不敢花錢。

依靠向開發商出售土地來支付市政項目的地方政府正在削減服務。

被稱為信托公司的金融機構代表公司和富人向房地產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眼下這些高風險貸款正面臨損失,這引發了憤怒的投資者的抗議。

《紐約時報》評論稱,這場危機是政府自己造成的問題。幾十年來,監管機構允許開發商大舉舉債,為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增長的戰略提供資金。然後,他們在2020年突然大幅幹預,以防止房地產泡沫。他們阻止了廉價資金流向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導致許多公司現金短缺。

2020年8月20日,碧桂園、恒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共12家房地產企業受邀參加中國人民銀行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的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會議正式提出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即“三條紅線、四檔管理”監管要求,並預定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房地產企業根據“三道紅線”觸線嚴重情況不同,分紅、橙、黃、綠“四檔監管”,最嚴重的紅檔三條全觸,禁止房地產企業新增有息貸款。“三條紅線”意圖遏制房地產企業舉債擴張的金融風險,改變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導致了大量房地產企業財務困難乃至於破產,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引發企業破產潮、公務員降薪潮和購房者停貸潮。

由於無力支付賬單,這些公司一個接一個地開始破產。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里,有50多家中國開發商違約或未能償還債務。這些違約事件暴露了中國房地產繁榮的一個現實:只有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這種借貸建房的模式才有效。

隨着危機的惡化,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們不顧要求出台大規模救助計劃的呼聲。相反,他們選擇了放松住房貸款要求和降息等溫和舉措。

官方媒體《經濟日報》在上周五的一篇社論中表示,近期出台的政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同時要清醒認識到,風險化解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場要給予一定的耐心。”

政策制定者容忍了打壓房地產所帶來的後果,因為即使是那些無力支付所有賬單的公司,也在繼續建造和交付公寓。

例如,中國恒大在2021年違約了3000億美元的債務,但在破產時仍成功完成並交付了100多萬套公寓中的30萬套。恒大上周四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

但最近幾個月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減少了大宗購買,公寓銷售大幅下滑。這一衝擊改變了碧桂園的命運,碧桂園是一家房地產巨頭,曾被政府奉為典範。該公司目前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虧損76億美元,並表示公司業務正面臨30年曆史上最大的挑戰。

碧桂園只有幾周的時間來籌集現金來支付部分債券的利息,否則就會加入違約的同行行列。它還有數千億美元的未付賬單。

這些事態發展嚇壞了原本就很謹慎的購房者。根據中國房地產信息公司的數據,7月份,中國100家最大開發商的新房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3%,6月份的銷售額也下降了28%。

投資者擔心政策制定者的行動不夠迅速,無法阻止更大的危機。

野村證券(Nomura)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我認為他們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他和他的同事們警告說,房屋銷售下降和開發商違約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威脅到更廣泛的經濟。

這種擔憂已經蔓延到其他市場。在中國許多大公司都在香港上市的香港,人們的信心急劇下降,股市已陷入熊市,較1月份的峰值下跌了21%。過去兩周,投資者從中國股市撤出了75億美元。

房地產問題也正在蔓延到中國所謂的金融信托公司影子銀行體系。這些機構提供的投資回報高於標準的銀行存款,通常投資於房地產項目。

本月早些時候,最新的麻煩浮出水面。兩家上市的中國公司警告稱,它們已向管理着約850億美元資產的中融國際信托投資,並表示中融未能向這些公司支付欠款。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投資是否與房地產有關,但據《南華早報》報道,中融是幾個違約開發商項目的大股東。中融沒有回複尋求置評的電子郵件。

一群憤怒的中國投資者聚集在中融北京辦公室外,要求該公司“還錢”,並要求其作出解釋。目前尚不清楚抗議活動發生的時間。本月,它的視頻被上傳到抖音上。

這次示威活動讓人想起了中國因房地產危機而引發的其他反抗行為。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但最近有一些例子。

今年2月,武漢數千名退休人員與官員對峙,抗議政府削減為老年人提供的醫療保險。削減開支是地方政府面臨壓力的一個跡象,部分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損害了土地銷售這一可靠的收入來源。

去年,成千上萬的房主拒絕支付未完工公寓的抵押貸款。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抗議視頻,而房主團體則在網上追蹤抵制活動。

兩起抗議活動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隨着政府進行幹預,限制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同時采取一些措施緩解緊張局勢,抗議的勢頭逐漸減弱。上周,中融辦公大樓外的一段新視頻顯示,沒有示威活動,但大樓及其附近都停着警車。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