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四(8月17日),獨立戰略公司(Independent Strategy)總裁、資深投資策略師大衛·羅奇(David Roche)表示,中國的經濟模式已經“被衝上了沙灘”,“不會再起飛”,這將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今年以來股市出現了顯著反彈,但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經濟長期放緩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
中國政府承認經濟面臨迫在眉睫的逆風,並暗示將出台更多財政政策支持,而中國央行周二出人意料地宣布降息。在過去20年里,中國經曆了飛速的增長,超越了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許多經濟學家現在認為,隨着房地產和制造業這兩大傳統支柱對經濟的貢獻減少,結構性下行趨勢將持續更長時間。
中國為2023年設定了5%的增長目標,低於通常的目標,對於一個世界銀行稱自1978年開放經濟以來GDP平均每年增長9%的國家來說,這一預期非常溫和。一些經濟學家現在認為,中國甚至可能達不到這一目標。
羅奇周四在接受CNBC的“歐洲頻道”采訪時表示,全球股市未能反映出制造業在推動新興市場經濟方面的作用長期下降。
“我們購買的商品都包含更多的服務,而不是金屬,所以即使是制造業的產出也充滿了服務,”羅奇說。他曾正確地預測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
他補充說,曆史上出口制成品的經濟體將難以在該領域實現任何有意義的增長,這將導致“民眾的巨大失望、更多的地緣政治問題和更多的街頭騷亂”。
羅奇說:“中國模式顯然已經被衝上了沙灘,留下了大量遺留的漏洞,它不會再起飛了。”
中國駐倫敦大使館沒有立即回應CNBC的置評請求。
“他們確實沒有辦法通過外科手術擺脫壞賬和不良資產,與此同時,他們也無法依靠傳統的增長指標。這是個大問題。”
周二,中國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數據,該數據最近飆升至曆史新高,而7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中國經濟普遍放緩。
羅奇認為,中國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意味着,中國不再有足夠多的年輕人來證明其房地產周期的完全恢複是合理的。據估計,房地產市場通常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至30%。
除了拉丁美洲、俄羅斯、尼日爾和非洲薩赫勒地區等發展中市場面臨的各種危機之外,羅奇表示,市場尚未消化的一個重大下行風險是,為了讓西方發達市場持續降低通脹,利潤率需要被壓縮。
他認為,一旦考慮到這些同時存在的風險,市場將迎來一次“非常大”的向下調整。
因此,羅奇建議投資者應該考慮“慢慢積累”美國國債和目前收益率較低的避險資產。
他補充說:“我確實認為,這與大緩和時期(Great Moderation)不同——(當時)你持有現金或債券永遠得不到回報——而現在你得到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