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現在可能是英國修複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關系的最好時機,並且可能是最後的機會。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計劃於本周三(8月30日)抵達中國,這將是六年來英國派出的最高級別外交訪問團成員。
如今隨着美國拜登政府積極修複與中國的關系,英國有了一個和解的窗口。克萊弗利的此行表明,盡管來自他所處的保守黨以及工黨反對派的壓力,要求在預計明年的大選之前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但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仍希望機會窗口關閉之前趁勢前行。
牛津大學聯合創始人 Scott Singer 表示:“如果英國能夠將自己定位為美國的重要盟友,並充當調解美中關系挑戰的關鍵渠道,那麼英國將獲得重要的經濟機會和外交資本。”
“在理想的情況下,這次訪問可能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第一步。”
經濟關系的改善將為兩國提供一些緩解,因為它們正尋求提振低迷的經濟。去年,中國成為英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單一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1323億美元。
北京方面也正在尋求提振外國投資者的信心。然而市場對其監管改革、與西方的緊張關系以及許多政策不透明持謹慎態度。
中國官員敦促托尼·布萊爾時代的英國貿易大臣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在最近訪問期間倡導海外企業回流或擴張。
知情人士稱,在蘇納克預計出席下個月在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前,英國正試圖展示其對亞太地區的承諾。 知情人士稱,克萊弗利的北京之行主要討論安全問題,包括對援助俄羅斯潛在武器供應的擔憂。
他的辦公室周二(8月29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克萊夫利將與中國外長王毅和國家副主席韓正會面。
此次訪問若成功將為蘇納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的首次一對一會晤奠定基礎。英國首相仍然是自中國解除新冠封鎖以來,唯一沒有與習近平面對面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
彭博社 6 月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蘇納克並沒有訪問北京的計劃。 這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Chancellor Olaf Scholz)等其他歐洲領導人形成鮮明對比,他們近幾個月已率領高調代表團訪問了中國首都。
倫敦亞非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 Steve Tsang 表示,英國需要“一項周密的對華戰略,明確英國在對華關系中的訴求”。 “即使缺乏這樣的戰略,我們也必須與中國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