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三(10月18日),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優化本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對比之前的公積金貸款政策,最新政策主要放寬了對首套房的認定標準。
按原有政策規定,繳存職工家庭名下在上海市無住房和公積金貸款記錄的,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為首套住房;此次調整後,通知明確,繳存職工家庭名下在上海市無住房、在全國未使用過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或首次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已經結清的,認定為首套住房。通知顯示,該政策自2023年10月30日起施行,2023年10月30日前受理的公積金貸款按原政策口徑執行,2023年10月30日(含)後受理的公積金貸款按本次通知執行。
周三,“上海發布”對部分問題進行了解答:
1.認定首套住房的具體條件:無住房和未使用或已結清兩個條件需要同時滿足。
2.第二套認定為改善住房的具體條件:無住房公積金貸款記錄或已結清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借款人家庭,且家庭成員(包括借款人、借款人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名下在房管部門登記信息中查詢結果為1套住房,該套住房人均建築面積低於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上年度本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再次購買商品住房的,認定為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改善型商品住房。(自2023年3月31日起,本市購買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的家庭,現持有住房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調整為不高於37.46平方米)
3.執行口徑:已經貸款的按原政策口徑執行,2023年10月30日(含)後受理的公積金貸款按本通知執行。若認定為家庭首套住房,可以享受上海公積金貸款首套住房貸款政策,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五年期以上3.1%(家庭二套五年期以上3.575%)。
實際上,今年以來上海對於公積金政策一直在放寬, 4月上海增加了首套購房者的公積金額度,多子女家庭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20%,個人最高可貸72萬,家庭最高可貸144萬(要求必須二孩以上,其中至少一個未成年);9月7日上海發布正式官宣調整公積金政策,延長公積金貸款年限,一些房齡在20年左右的二手房過去最多可以貸15年,但調整後可以貸到30年。
此次上海公積金新政的調整對於很多購房者來說,將進一步降低了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通過放寬首套認定標準來實質上降低了每月公積金還款的支出,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剛需客群的政策傾斜,放寬認貸標準後,則可享受首套房3.1%的公積金貸款利率,其每個月的月供壓力將直接減少262元至4270元,這對總收入較低的家庭來說,確實做到了實際的減負;同時後續也可以刺激購房者在承受力範圍內,充分用足公積金貸款、享受利率優惠,釋放合理的住房需求,帶動新房甚至二手房市場。
鈦媒體整理發現,此前天津、珠海、中山、惠州、清遠等地已經開始實行公積金“認房不認貸”政策。此次在商業貸款全國已全面落地“認房不認貸”的情況下,上海再次加碼公積金,作為風向標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此次新政起到一個較強的示範效應,給其他開了一個很好的頭,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政策有望繼續寬松,各大城市或將積極跟進,將公積金政策發揮到實處,從而提振市場。在政策多重利好下,四季度房地產行業有望逐步企穩。
機構如何解讀?
中指研究院上海高級分析師陳炬蘭表示,繼多個二線城市公積金實行“認房不認貸”政策後,上海成為首個實行的一線城市,此舉將對改善或置換客戶產生積極作用,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城市跟進。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指出:“新政策是與認房不認貸政策匹配的。9月初上海頒布認房不認貸政策的時候,只規定了商業銀行貸款的政策,公積金政策是缺席的,最新出台的該項政策,打通了商業銀行認房不認貸與公積金政策的通路。”
今年9月1日,上海執行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據中指院數據,上海新房實施商貸“認房不認貸”後,9月新房(不含保障房)成交量環比增長21.7%,市場熱度有所上升。
宋紅衛認為,新政策的推出,將有助於釋放置換及改善型需求,可有效降低此類群體的按揭貸款成本。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公積金作為低利率購房工具,也執行認房不認貸有利於購房者降低購房成本。在商業貸款全國已經全面落地“認房不認貸”的情況下,公積金也逐漸開始落地,上海作為一線城市的代表,落地公積金“認房不認貸”也是順應政策趨勢。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此前一線城市在認房不認貸政策方面有創新和突破,成為熱點。但當時政策主要是從商業銀行貸款的角度出發,而沒有涉及公積金貸款。此次上海政策信號意義很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
嚴躍進稱,此類政策對於很多購房者來說,可以有機會納入到首套房或二套房的認定標準,進而獲得條件更好的公積金貸款,包括公積金貸款利率和公積金貸款額度,進一步降低了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利好合理住房消費需求的釋放。其他城市也要加快制定此類政策,確保公積金政策更好發揮惠民互助的效果,進一步促進各地房地產交易市場的提振和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