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政經>正文

兩大問題將中國帶入未知領域!美媒:警惕中國或爆發金融危機

文 / 夏洛特 來源:第三方供稿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華爾街日報》經濟專欄作家葉偉平(Greg Ip)周四(10月19日)發文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正在破裂,地方政府正面臨償還債務的嚴峻挑戰,與此同時,銀行體系也處於兩大風險的嚴重威脅之下。

(截圖自華爾街日報)

如在其他地方,這些要素通常被視為金融危機的前兆。然而,傳統看法認為,中國不會陷入這種情況,因為中國債務的債權人是國內投資者,而非外國投資者。此外,中國國內的金融系統很大程度上得到政府支持,並且強大的技術官僚可以掌控局勢。

然而,傳統觀點可能已經嚴重過時。

文章稱,當然,中國不太可能像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全球範圍內爆發的金融恐慌那樣崩潰得如此迅猛。

然而,中國的財政和金融失衡問題已經嚴重,將這個國家帶入了未知領域,甚至因其巨大規模將全球帶入了未知領域。人們不清楚中國經濟以及如今由習近平主席領導的中央領導層能夠應對這些壓力的程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發布的一系列報告揭示了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盡管中國公布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率達到4.9%,超出預期,但中期前景已經明顯下滑。IMF認為,中國未來四年的平均年增長率僅為4%,低於一年前的4.6%的預測。這使得中國要擺脫債務泥沼變得比十多年前經濟增長率高達10%時更加困難。

其次,IMF還提高了對中國政府赤字的預測,認為到2028年,中國的赤字占GDP的比例將從今年的7.1%上升至7.8%。在主要經濟體中,只有美國接近這一水平,這顯然令人擔憂。

葉偉平寫道,問題不在於中國的中央政府,而在於地方政府通過非正規融資平台大規模借債以支持城市發展項目。目前,這些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相對於GDP達到45%,如果將其計入中國政府的債務,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149%,超過意大利的141%。

由於土地出讓金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已經枯竭,中國地方政府在償還債務方面面臨重重困難。實際上,IMF估計,30%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沒有政府支持的情況下將無法生存。

這對中國的銀行構成嚴重問題,因為這些銀行持有約80%的地方政府債務。IMF估計,僅僅債務重組的一半成本就將使中國的銀行承擔4650億美元的減值支出,降低資本與資產之間的比例1.7個百分點。

與全球同行相比,中國的銀行資本本來就不是很充足。IMF對全球銀行進行的壓力測試表明,如果經濟出現衰退,這些資本將迅速減少。IMF模擬了一種不利情景,即三年內年均增長率為1%,而不是5%,以及房地產貶值。結果表明,到2025年,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將從去年的11%急劇下降至7.1%,是所有地區中最差的。

這還可能引發惡性循環:債務損失越多,銀行提供的貸款就越少。地方政府無法借到足夠的資金,將會削減投資和社會服務。這將進一步導致經濟增長和房地產價值下降。

這種可能性有多大?20世紀80年代的拉丁美洲金融危機、90年代的東南亞危機以及21世紀頭十年的歐元區金融危機都因外國資本大規模撤離而嚴重加劇。與此相比,中國是一個淨借款國,嚴格控制資本流入和流出。中國的債務是向國內投資者借款的。

中國的大多數銀行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擁有或控制,預計政府不會允許這些銀行倒閉,從而防止銀行擠兌和恐慌。在20年前中國上一次銀行業危機中,不良貸款被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接管。

然而,有時金融危機是由本地投資者的撤資引發的,而不是外資外流。金融危機也不總是像2007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那樣迅速而劇烈。有些危機是逐年積累的,如20世紀70年代的西班牙、80年代的美國(儲貸機構)、以及90年代的瑞典和日本的金融危機。

中國龐大的債務問題在很多方面都體現了典型的道德風險案例。開發商和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貸款,是因為借款人相信中國政府將提供支持。然而,這種信念是基於隱性擔保而不是明確的保證,這種模糊性可能會破壞穩定。

中國市場研究總監Logan Wright表示:“金融市場需要迅速重新定價這些風險。例如,以前認為房地產行業不會垮台,直到政府政策突然有所不同,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的財務狀況受到懷疑,信貸風險很快就出現了。”

隨着政府隱性支持從外圍資產撤出,投資者也許會認為這種支持不再適用於小型銀行、房貸和地方政府等核心資產。他表示:“這是通往危機的潛在路徑。”

中國官員已經意識到這些風險,已經采取初步措施重組地方政府債務,並敦促陷入困境的開發商完成項目。

然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表示,中國的債務規模太大,經濟增長速度太慢,不可能像20年前那樣掩蓋不良貸款問題。他還擔心,在習近平領導下,治理質量已經下降。

他說:“我擔心人才外流、公布的經濟指標減少、中國經濟辯論的空間縮小。這些都讓我擔憂他們可能不了解全貌。”

對世界其他地區意味着什麼?如果金融困境持續數年,將削弱中國消費者信心,抑制進口需求,同時導致出口大幅增加,對外國制造商造成壓力。

盡管中國的金融體系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之間的聯系有限,這將限制危機的傳播,但就絕對規模而言,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龐大,一旦動蕩開始,國外似乎肯定會以某種方式感受到衝擊波。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