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据彭博社周一(12月20日)报道,如果中国选择2021年的年度关键词,“碳中和”一定在候选名单上。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将在2060年达到净零排放以来,碳中和已经成为中国每次重要会议和演讲的关键词之一,无论是在经济、金融、技术,还是在文化和旅游等众多行业当中。这表明中国社会的气候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同时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绿色炒作”。
据彭博社表示,仅在过去几个月里,至少有10家公司向他们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参观各种“碳中和”工业园区,或者了解“碳中和”产品,从啤酒到T恤。伴随着邀请函的总是对用减少碳排放的奇特技术的描述,显示节约的能源或水数量的图表。然而,他们往往缺少关键的信息:他们的碳排放量。制造产品时释放了多少二氧化碳?生产其原材料时燃烧了多少燃料?你正在资助什么样的抵消计划来抵消这些?其他几个相关的术语也在获得更广泛的采用:“生态”、“清洁”、“绿色”和“环境友好”。甚至更糟的是,因为某些语言的模糊性使得一些公司可以误导客户,混淆公众,并掩盖继续污染的行业和公司。
碳中和不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口号,而需要仔细计算以及详细的行动计划。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全球政策分析师李硕表示:“气候和碳中和是过去一年中最新的最流行的词汇。虽然人们谈得多总比谈得少好,但很快大家就会醒悟,意识到留给‘绿色炒作’的时间不多了,环境问题需要正面的回答。”
自从习近平在2020年9月作出气候承诺以来,一些中国公司宣布了净零排放的最后期限,但许多建议包括模糊的承诺,而不是具体的措施,一些计划甚至与远离化石燃料的方向背道而驰。以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为例。为了实现“碳中和”,该公司已承诺消除其自身业务的碳排放,但不会采取行动来解决其销售的石油在燃烧时释放的温室气体。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增加天然气的产量,而天然气不仅在使用时排放二氧化碳,而且是更强烈的热气体甲烷的一个主要来源。
Refinitiv的首席碳分析员秦燕说,没有国家标准或机制来验证公司提出的碳中和主张,而且评判项目的机构也有很大不同。她说:“统一授信和核查系统将是中国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中国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它依赖于行政法规,而在欧洲,有来自独立团体的监督,而且媒体经常揭露公司的洗绿行为。”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区全球政策分析师李硕表示:“没有可实现的计划,空洞的口号不会持续太久,绿色的谎言很快就会被看穿。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为几十年后设定的长期目标就能让人满意的时代了。在格拉斯哥的会议之后,我们需要知道未来三年的具体计划应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