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韓國疾病管理廳6月22日表示,該國確診首例猴痘病例。韓國防疫部門22日上調猴痘預警級別,並加大防疫力度。
據韓聯社報道,據韓國疾病管理廳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發布的消息,上述確診病例為21日從德國經仁川國際機場入境的韓國人,曾在入境前的18日出現頭痛症狀,入境時有發燒、咽喉痛、疲勞、皮膚病變等疑似感染猴痘的症狀,向疾病管理廳申報後被歸類為疑似病例,經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和核酸測序分析後,最終被判定為確診病例。
目前患者已被送醫接受治療,其年齡為30多歲,韓國防疫部門未具體透露其性別、確切年齡等個人信息。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方面稱,該病例表示曾在德國接觸猴痘疑似病例,目前其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韓國疾病管理廳於6月22日召開危機評估會議,決定將猴痘預警級別從第一級“關注”上調至第二級“注意”。為防止猴痘病毒流入境內,防疫部門從上月24日起加強檢疫,針對來自疫區的入境人員實施體溫檢測和健康問卷調查,並於同月31日將猴痘預警級別上調至“關注”。疾管廳還於本月8日將猴痘列為乙類法定傳染病。
新加坡也發現首例猴痘境外輸入病例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由動物傳染給人,與患者密切接觸後也可能感染。該病毒以往多發於西非和中非地區。本輪蔓延全球的猴痘疫情始現於英國,現已擴散多國,但在亞洲地區尚為少見。
6月21日,新加坡也發現首例猴痘境外輸入病例。該確診病例為一名42歲英國籍男子,是一名空乘人員,目前在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治療。衛生部已追蹤到13名密切接觸者,其將接受21天的隔離觀察。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這名確診的空乘人員曾於6月15日至17日在新加坡停留,19日又入境新加坡,並在20日確診猴痘,目前情況穩定。
據韓國疾病管理廳發布的數據,截至6月22日下午5時,全球52個國家共報告3127例猴痘確診病例,其中歐洲國家的確診病例相對較多,包括英國794例、西班牙520例、德國469例等。相比之下,亞洲發生猴痘疫情的國家只有5個,分別是以色列(11例)、阿聯酋(13例)、黎巴嫩(1例)、新加坡(1例)和韓國(1例)。
世衛組織近日已表示,將取消猴痘“流行國家”和“非流行國家”之間的區別,以反映“統一的應對措施”。該組織將於6月23日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評估目前在全球多國暴發的猴痘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中疾控發布猴痘健康提示
6月22日,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中疾控)官方消息,2022年5月以來,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的國家先後發現大量猴痘病例,且已出現人際間傳播。為保護中國公民健康,中疾控提出相關健康提示。其中提到,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目前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中國尚無猴痘病例報告,也未在野生動物或入境檢疫中發現猴痘病毒,一般人群暫無感染風險。
健康提示具體如下:
(一)個人預防
1.正在疫情國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觸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包括動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須徹底煮熟。如果必須接觸猴痘病人,應避免身體密切接觸,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性行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視病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隔離衣等)。注意做好手部衛生,及時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動水下洗手。
2.近期已回國和即將回國人員。近期已回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若在國外有過可疑動物和人員或猴痘病例的接觸史和暴露史,可主動聯系當地疾控機構進行咨詢和報備;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主動就醫,並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以協助診斷和治療。即將回國人員除注意上述事項外,入境健康申報時需配合海關主動報備。
3.近期計劃出國人員。需密切關注目的地國家的猴痘疫情,盡早了解猴痘預防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如避免接觸齧齒類動物和猴痘病人,避免與病人共用物品,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做好個人手衛生,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狀及時就醫等。
4.國內其他一般人群。中國尚無猴痘病例報告,也未在野生動物或入境檢疫中發現猴痘病毒,一般人群暫無感染風險。如發現猴痘輸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觸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風險。
(二)醫療衛生機構感染控制
醫務人員接診皮疹病人時,如發現其21天內有猴痘報告病例國家旅居史,需考慮猴痘的可能。在為疑似或確診猴痘病人提供診療服務時,以及處理病人標本時,應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即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佩戴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一次性隔離衣等,同時做好手衛生。采集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人樣本時,應由經過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運送病人樣本應確保安全包裝,並遵守感染性物品處理指南。疑似或確診猴痘病人在醫院內可能汙染的環境和物品,需隨時消毒。
(三)動物貿易
建議非必要不進口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加強入境攜帶、寄遞動物檢疫,以及進口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