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日前,“多地爛尾樓業主公告強制停貸”一事登上微博熱搜,7月14日,多家銀行回應斷供潮影響,另外,胡錫進也對爛尾樓業主“強制停貸”作出評論。
中國爛尾樓業主集體停繳房貸
中國全國多地爛尾樓盤業主聯合強制斷供,引起外界關注按揭合理性、銀行對預售資金監管有無失責的同時,對後續風險暴露的擔憂也逐漸增多。
目前,網絡上流傳出來的斷供項目已有約150個,涉及河南、湖南、河北等至少20個地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爛尾”“斷供”均屬於地產行業下行周期暴露出來的問題,難免對銀行帶來直接和間接的風險衝擊,但尚不構成系統性衝擊。
據彭博社7月13日報道,在花旗周三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中國22個城市至少35個住宅項目的房產購買者拒絕繼續償還抵押貸款,甚至不惜影響個人信用記錄,原因是建樓工期拖延和房產價格下跌。截至2021年,中國24個重點城市延遲交屋的建案多達18.6萬套,相當於同年新屋銷量的9%。
Griffin Chan領導的花旗集團分析團隊表示,目前是“社會穩定的一個關鍵時刻。舍棄房貸首款的情況可能帶來社會不穩定”。
房產價格的下跌使得這一局面雪上加霜。根據該研究的統計,2022年,相關住宅項目鄰近區域的房產平均售價比過去三年的購買成本要低15%。
花旗稱,中國銀行可能會因買家停貸爛尾樓按揭而產生巨額不良貸款,預計涉款高達5610億元人民幣,約占未償還按揭貸款餘額的1.4%。
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hina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Corporation)的數據,前100強的房地產開發商在今年6月的新住宅銷售業績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3%。
爛尾樓業主們在多份強制停貸告知書中提及,各銀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典型的違規發放貸款,未履行資金監管義務的行為。
Griffin Chan認為,雖然對銀行業的整體影響將是“可控的”,但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在內的國有銀行,可能面臨更多的房貸風險。
報告說,中國各大銀行已經疲於應對開發商資金流動壓力帶來的挑戰,現在又不得不為購房者的違約行為做好準備。
對此,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銀行作為資金監管方,過去過於注重抵押物安全及地產帶來的收益。於是,房價上漲的時候,各家銀行搶占市場,看好樓市前景,不惜突破政策底線。如今,爛尾大面積出現,銀行又開始保護債權,收緊預售資金。
多家銀行回應爛尾樓停貸事件影響
7月14日,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等陸續發布公告,回應斷供潮影響。
農業銀行表示,針對近期個別房地產企業風險暴露、住房開發項目延期交付情況,農業銀行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已在總行層面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住房項目“保交樓”情況排查。截至2022年6月末,全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34萬億元。其中一手樓合作樓盤5.7萬個,一手樓按揭貸款餘額3.97萬億元。已初步認定存在“保交樓”風險的樓盤涉及逾期按揭貸款餘額6.6億元,占全行按揭貸款餘額的0.012%,占一手樓按揭貸款餘額的0.017%。目前涉及“保交樓”風險的業務規模較小,總體風險可控。下一步,農業銀行將始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定位,嚴格落實金融監管要求,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金融服務,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
建設銀行表示,當前部分地區停工緩建和未按時交付樓盤情況,涉及本行規模較小,總體風險可控。 本行將密切關注合作企業和樓盤情況,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客 戶服務工作,與客戶做好溝通,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興業銀行表示,公司近日對網傳 “停貸事件”消息中涉及的樓盤迅速開展了排查。經排查,截至目前本公司涉及“停貸事件”樓盤相關按揭貸款餘額16億元(其中不良貸款餘額0.75億元),已出現停止還款的按揭金額3.84億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區。得益於前期本公司對按揭貸款的差異化準入和管理要求,公司已介入的且存在爛尾風險的按揭貸款總體規模較小,不會對本公司經營構成重大影響。
交通銀行表示,近期個別房地產企業風險暴露,導致部分城市的項目出現停工、延期交付的情況。經初步排查,媒體報道中存在風險的樓盤所涉及的本公司逾期住房按揭貸款餘額0.998億元,占本公司境內住房按揭貸款餘額0.0067%,規模和占比較小,風險可控。
工商銀行:目前停工項目涉及不良貸款餘額6.37億元,占全行按揭貸款餘額的0.01%,風險可控;
中國銀行:疫情期間為客戶提供延期還本付息等多項紓困政策,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本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總體風險可控;
郵儲銀行:初步認定的停工項目涉及住房貸款逾期金額1.27億元,規模和占比小,風險可控;
民生銀行:截至去年年底,民生銀行個人按揭貸款餘額5900多億,將嚴密關注市場動態並積極應對。(金十數據APP)
胡錫進評爛尾樓業主“強制停貸”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胡錫進評論稱,爛尾樓業主“強制停貸”和幾家村鎮銀行爆雷這兩件事拉響了警鍾:各地需要緊急“排雷”,並且推動經濟加快活躍起來。
胡錫進稱,有平台整理了到13日“強制停貸”的全國約100個樓盤,它們大部分都出現在近年多災多難、經濟受到拖累比較多,或者一直就不太好的地區。
他指出,治理一方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在中國,“出事”是要拿地方官員是問的。但是全國各地總的情況是,把發展搞好了,應對各種風險的資源就會變多,出同一個問題,它的實際衝擊力也可能減緩。所以要勇於實事求是面對問題,不把它們拖到暴雷,同時要把最大注意力放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尤其是在今天疫情已經出現緩和的時候。這是理性,也是必要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