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解封希望破滅?中國官媒接連呼籲堅持“動態清零” 核酸檢測點關閉後又重新開放

文 / 夏洛特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當局周二(11月15日)呼籲嚴格遵守“動態清零”政策,這顯然是在一些地方的監管稍有放松後,試圖引導公眾的認知。

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在一篇社論中表示,中國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大規模強制檢測和封鎖數百萬人的政策,以努力在這個擁有14億人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除新冠病毒。

此前24小時,中國報告了17772例新病例,並在上周宣布的檢疫和其他抗病毒限制措施上做了輕微調整,以減少成本和幹擾。

在關閉一天後,主要省會石家莊也重新開放了免費檢測中心。要求居民支付檢測費用的舉措突顯了該政策給地方政府帶來的日益增長的經濟成本。

最近幾天,北京也關閉了一些檢測點,但在周二又重新開放了許多檢測點。盡管在這個有2100多萬人口的城市,確診病例數量仍然相對較低,但最近病例的增加已導致一些餐館和其他企業被迫關閉,主要居住着藍領工人的村莊被封鎖。

該市大部分地區都要求檢測結果呈陰性才能進入公共場所。在某些情況下,該測試必須在前24小時內進行。在寒冷的天氣里,較少的測試地點導致了長時間的等待。

中國各地仍在對住宅區和整個城區實施一些封鎖措施,包括南方重要的金融制造業中心廣州的部分地區,以及其他工業基礎與全球供應鏈密切相關的城市。

據報道,一些被限制措施激怒的廣州居民與當局發生了衝突。今年夏天,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爆發了零星的抗議活動。許多中國人抱怨說,這種嚴厲的措施導致了食品短缺和貧困加劇,工廠和服務業的工人因為被禁止離開家而失去了工作。

政府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消費者支出收縮,工廠活動減弱,這是反映經濟損失的最新跡象。零售額同比下降0.5%,低於9月份2.5%的增幅,原因是數百萬人被限制在家中。

在截至9月份的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從上半年的2.2%反彈至3.9%,但經濟學家說,經濟活動已經開始降溫。他們已將年增長率預期下調至3%,這將是幾十年來最弱的增幅之一。

地方黨政官員承受着控制新疫情的巨大壓力,但中央政府的指示最近變得更加難以衡量。

周四,人民日報仲音發文稱,正因為始終堅持動態清零,我們才保證了極低的發病率和病亡率。文章原文如下:

截至11月14日,全國冬小麥已播95.4%,接近尾聲;11月15日,全國貨運物流有序運行,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740.33萬輛,環比增長4.02%;“雙11”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包裹5.52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8倍……一系列穩實的數據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廣,我國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抗疫鬥爭具有複雜性、艱巨性、反複性,考驗耐心、檢驗實力、比拚耐力,更意味着艱辛的付出。如何看待我國抗疫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確定的總策略總方針?關鍵要算大賬,算總賬。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判斷疫情防控成效的首要標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了近三年,幾乎每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從發病率和病亡率兩個指標看,中國人受到疫情的影響是全球最小的。正因為始終堅持動態清零,我們才保證了極低的發病率和病亡率,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這無可辯駁地證明,堅持動態清零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踐行。

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廣範圍、更大人群、更為長遠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疫情面前,我們堅持“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尤其是要保護好老人、孩子”。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醫療資源數量、醫學技術水平雖然都有一定差距,但這兩年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93歲,較2019年上升0.63歲,2021年則提高到78.2歲。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科學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舉措功不可沒。

抗疫鬥爭,要算眼前賬,更要算長遠賬。從短期看,以快制快處置突發疫情,嚴防外溢擴散和規模性反彈,難免會對發展造成一定的暫時影響,但放眼長遠,換來的將是更健康持久的發展。實踐充分表明,堅持動態清零,絕不是發展的阻力,而是發展的助力。動態清零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如果算總賬,我們的防疫措施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還要看到,實現動態清零,我們有足夠的優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是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能夠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從容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和風險挑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是抵禦風險挑戰、聚力攻堅克難的根本保證,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意誌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面對風險挑戰總是能夠團結一心、眾誌成城,築起“銅牆鐵壁”“鋼鐵長城”“堅固防線”。我們打贏武漢保衛戰、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得益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積累的綜合國力,得益於危急時刻能夠最大限度運用我們的綜合國力。我們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建立的完整產業體系、形成的強大科技實力、儲備的豐富醫療資源,能夠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堅強支撐。曆經近三年的抗疫鬥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防控經驗,磨礪了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盡管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但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我們就一定能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