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二(1月3日)發布“1月健康風險提示”,稱近期浙江省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日增約百萬,預計1月疫情將進入高峰平台期。春節即將來臨,人群跨區域流動性會明顯增加,將導致疫情進一步傳播擴散。此外,隨着入境政策的調整,境外輸入新變異株的風險以及引起本土傳播的風險也將顯著上升。
除了浙江之外,上海的疫情傳播也非常迅速且猛烈。醫學專家稱,上海疫情傳播範圍非常廣,可能已達人口的70%,以他的所屬醫院為例,每日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約10%左右。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1月3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接受大江東工作室專訪時表示,現在上海疫情傳播範圍非常廣,可能已達人口的70%,超過去年“大上海保衛戰”的二三十倍。因此從絕對數來說,有症狀的人比較多。
陳爾真說,去年“大上海保衛戰”時期,上海60多萬感染者是通過核酸全檢篩查出來的,其中隔離在方艙的,很多是無症狀。
他說,目前每天收治的新冠患者達到80位左右,高的時候有100多個。每天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約10%左右,絕大部分有基礎病,或是老年人。
關於急診服務方面,陳爾真指出,瑞金醫院近日的急診服務量翻倍,平常日均約800人次,現在達到1600人次。但發燒門診從每日600多人次降到100多。冠病專病門診每天也有400人次左右就診。每日1600人次急診患者中有80%與新冠相關;65歲以上的脆弱人群占45%到50%,有肺炎表現的占50%左右。每天到院救護車有100多輛。
各地血庫告急 一場冬天里的“血液保衛戰”展開
此外,中國疫情大爆發後,除了常備用藥被搶囤造成民眾買藥困難,如今連各級醫院的血庫也頻告急而鬧血荒。
在這個冬天,很多人都參與到這場“血液保衛戰”中。據“首都獻血”公眾號消息,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北京每年需要140噸血液用於臨床醫療,對應需要約40萬人次獻血。然而由於天氣寒冷、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激增,企事業單位和高校團體獻血相繼取消,作為城市的造血系統的街頭獻血車“失靈”,多地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無血可采”。
近一個多月來,為了找血,一些從外地來北京看病、人生地不熟的患者家屬想盡了辦法。有人拉來外地的親戚朋友專程到北京獻血,有人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和“無償獻血”四個字印在小卡片上,把卡片散落在醫院的長凳上、走廊外,“都是為了孩子,沒辦法”。
2022年12月17日,《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以下簡稱“指引”)發布,其中關於獻血者的選擇,由新冠病毒感染後半年內暫拒獻血,改為最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結果7天後可獻血。新版指引下,各地啟動血液應急保障預案,街道社區、供采血機構、醫院、個人相互支撐,合力維系城市的血液流通。
有報道指出,多地血庫告急,大城市尤為嚴峻,去年12月中下旬,各地血液中心紛紛發布捐血倡議書呼籲捐血。
12月12日,雲南昆明血液中心通過公眾號發布消息稱,昆明市平均每天需要約500人獻血,而當前平均每天獻血人數不足百人。
12月22日,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鄭州市平均每天需要至少700至800人捐血才能滿足臨床需要,目前實際人數不足日常所需的1/10。
12月23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表示,江蘇省血液中心12月份捐血人次和捐血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7%和54%。
12月23日,山東省血液中心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A型和O型血僅剩3天的用量,近日采血量不足平日的十分之一。山東某市血液中心供血科科長告訴記者,受疫情防控政策等因素影響,血液中心的整體庫存比疫情前減少了20%-30%。進入12月以來,隨着防控政策的調整、新冠感染人數快速上升,庫存更加緊缺。
據北京市通州區中心血站官方公眾號發布的數據,通州區12月15日至12月22日一周的采血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據一位上海三甲醫院的輸血科工作人員說,2022年12月以來,血站向各醫院下發限血通知,只供急診搶救用血,門診病人用血需動員家屬捐血。
這名工作人員說,目前醫院血液庫存已連續多天紅色預警,僅夠3天的常規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