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幾天前,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被重新任命為中國外交部部長,並在周五(7月28日)首次在中國外交部官網發表致辭。他堅定表示將深化拓展全球夥伴關系,堅決捍衛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王毅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外交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使命,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展進步事業不斷做出新貢獻,書寫新篇章。”
王毅在聲明中表示,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同時承諾擴大與世界各國的夥伴關系。
他說,“(中國)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充分保護”中國公民的權利。
與此同時,外交部網站上再次出現了秦剛與外國官員會面的信息,包括最後一次會面是在6月25日,當時他會見了來自俄羅斯、斯里蘭卡和越南的外交官。但直至周五下午,秦剛的名字仍未出現在曆屆外長名單中。
對於秦剛的記錄再次出現在網站上,外交部敦促媒體不要過度解讀這些信息,強調網站一直在更新信息,不必過分解讀。
周二的公告沒有提及秦剛的國務委員身份,但他作為外交部長的工作記錄仍在外交部網站上。
秦剛的突然免職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政治缺乏透明度的質疑。中國外交部曾將他7月初的缺席歸咎於未指明的“健康原因”,但隨後又表示,對此事“沒有任何信息”。
王毅去年被提升為中央外辦主任,使他成為中國頭號外交官。在去年12月由秦剛接替之前,他已經擔任了近10年的外交部長。
在正式宣布重新任命之前,他也曾在外交會議上代替秦剛,觀察人士認為,在外交繁忙的一年里,他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觀察人士表示,重新任命王毅的舉動是北京的典型做法,與政治局成員帶領黨度過政治危機的傳統相一致。
王毅的再次任命使他成為中國幾十年來最有權力的外交部長之一,也是自錢其琛以來第一位擔任這一職務的政治局委員。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言辭強硬的秦剛已經退出,但中國的“戰狼”策略可能會在王毅的領導下繼續。
秦剛大起大落背後有何政治意義
秦剛的突然免職背後蘊含着重要的政治意義,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次事件凸顯了中國政治的不透明性,並對中國的形象造成了損害。
巴黎亞洲中心高級研究員Jean-Pierre Cabestan在接受BBC中文采訪時表示,“秦剛事件不利於中共在國外甚至國內的形象。”他認為這件事凸顯了領導層內一定程度的不穩定,可能存在政策分歧,高層官員晉升方式不專業,以及政治不透明,這與中國自稱要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和政治全球化的全球大國的雄心相矛盾。
對於秦剛的突然撤職是否會牽涉其他人以及對中國內政的影響,目前還難以確定。Cabestan認為這次免職存在很多未解之謎,比如如果免職是因為婚外情,那他本不該被任命。然而,他已經上任了,這說明要麼是遴選過程不夠嚴格,要麼是一些人在後來發現可以借機除掉他。
此外,王毅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也令人困惑。不清楚他是一開始支持秦剛的任命,還是後來意識到秦在對美關系或“戰狼”外交方面與他的做法不一致。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朱誌群認為,假設秦剛正在接受調查,調查結果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出來,並且真相可能不會完全公布。因此,目前很難判斷他的撤職是否會牽涉其他人。
他同時指出,即便公布部分調查結果,對中國內政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受訪學者還表示,秦剛被免職不會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帶來巨大影響。外交部長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很有權力的官員,王毅、蔡奇,當然還有習近平主席本人的影響力要大得多。秦剛是政策貫徹者,而不是政策制定者。
秦剛去職後,王毅重新擔任外長,同時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黨和政府最高外交職務。這一安排表明中國希望盡快穩定外交大局,不讓秦剛事件影響到中國外交和國際形象,並且近期內中國外交政策和實施不會有大的變化。王毅的回歸為中國外交注入了穩定性和持續性。
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認為,同時擔任黨和政府最高外交職務使得王毅能夠對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這可能會加強北京在釋放外交信息和實際行動方面的一致性,並進一步鞏固黨對外交事務的強有力指導。
然而,與秦剛相比,王毅的外交風格以“生硬粗暴(abrasive)”著稱,這在今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與王毅會面時就凸顯出來。
“王毅重掌外交部,中國外交官可能會再次傾向於更具侵略性的‘戰狼’風格,這可能會使拜登政府維持和鞏固近期雙邊關系緩和的努力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