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周三(1月3日),Axios報道稱,2024年,中國的前景將受到境外決策的影響。
(圖源:Axios)
值得關注的是,世界上兩次關鍵的選舉(台灣地區和美國)以及對外國對華的直接投資將是2024年“中國道路”的關鍵指標。
1.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兩岸關系曆來是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重要議題,今年尤其如此。中國武裝部隊幾乎每天都會在台灣海域,中國一再強調對這個自治島嶼的權利,這讓長期以來統一台灣的誓言顯得更加切實。
1月13日,台灣選民將從三名候選人中選出一名。候選人有對北京持懷疑態度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親北京的國民黨候選人侯友義和第三黨候選人柯文哲。柯文哲表示,對於中國大陸的態度他將追隨即將卸任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做法。
言外之意:北京可能將此次選舉視為“非暴力統一進程可能性的試金石”。蘭德公司台灣政策倡議主任Raymond Kuo表示,國民黨的勝利可以讓北京放心,和平統一仍然是一個選擇。
看點:Kuo說,如果民進黨獲勝,北京將繼續依靠“脅迫來影響台灣的政策,包括額外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空域入侵、信息行動和網絡入侵”。“雖然北京歡迎國民黨獲勝,但台灣輿論將限制國民黨改變兩岸關系的程度。”
2.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可能對美中關系和中國的地緣政治目標來說是一個真正的變數。特朗普可能會在第二任期內對中國征收更嚴厲的關稅,但如果繼續推行第一任期的孤立主義政策,可能會削弱美國的全球地位,並為中國創造機會。
言外之意:當10月份被問及北京是否更喜歡拜登或特朗普時,特朗普前副國家安全顧問馬特·波廷格表示:“如果任何候選人在北約、烏克蘭和台灣問題上表現出軟弱,那將是中國的首選候選人,即使這意味着他們必須承受更多關稅。”
看點:中國政府可能支持選舉幹預,美國情報機構表示,2022年選舉中這種幹預有所增加。
3. 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未來。去年年底,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出現數10年來的首次下降,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對外國公司日益嚴格的審查,特別是對盡職調查和審計公司的限制,令投資者感到不安。
看點:如果外國投資者信心繼續下降,可能會說服中國政府放松其中一些非常嚴格的政策。但北京也可以加倍努力,堅持認為不太透明的經濟狀況是中國龐大經濟的新常態,迫使投資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