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彭博社報道稱,中國4月全國存款總額下降3.9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380億美元。中國為促進經濟增長而降低銀行存款的吸引力,引發了創紀錄的現金外流,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債券市場和理財產品。
中國存款總額下降的原因是,投資者尋求其他更高回報,政策制定者嚴厲打擊利用優惠存款利率將現金存放在銀行的公司。中國大型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1.45%,創曆史新低。
資金湧入高收益資產表明中國決策者提振風險偏好的努力開始取得成效,盡管這些資金尚未轉化為消費支出或股票投資的增長。
中信證券駐北京首席經濟學家Ming Ming表示:“套利借貸結束等因素極大地推動了存款的重新分配,預計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人們正在提取儲蓄用於消費和投資,這是政策制定者樂於看到的。”
(來源:Bloomberg)
據中信銀行分析,4月份理財產品餘額增加2.95萬億元,其中固定收益類資產增幅最大。彭博社匯編的數據顯示,追蹤中國債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當月吸引了4.2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創2023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首批特別國債的零售需求旺盛,導致債券價格在本周首次亮相時上漲了25%,引發了交易暫停。與此同時,一年期債券收益率已跌至2020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
也有跡象表明,至少有一部分流出的資金流入了股票市場,主要是那些股息較高且被認為更安全的股票。上證紅利指數今年已上漲16%,上個月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基準指數的漲幅僅為6%左右。
數月來,中國債券和股票均持續上漲,投資者押注央行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而政府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將有助於支持經濟複蘇。不過,對不確定的經濟前景的擔憂揮之不去,意味着投資者更青睞股息股,而非與增長相關的股票。
(來源:Bloomberg)
政策制定者上個月禁止銀行向企業提供優惠存款利率,從而終止了銀行以較低利率從其他地方借款以通過套利獲得無風險回報的做法。與此同時,為了鼓勵人們消費,政府與國有銀行合作壓低了儲蓄利率。
央行數據顯示,4月份存款總額減少3.9萬億元,其中居民提取存款1.9萬億元。
北京成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Chen Yicong表示:“存款類資金轉向理財產品是近期市場最大的變化。”
他表示,他們“主要購買國債、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券和定期存單等固定收益產品”。不過,他認為這種債券購買行為不可能持續,因為它最終會將收益率推得太低。“更大的趨勢是,更廣泛的資金來源將通過股息股票尋求風險資產的避風港。即使他們還沒有購買風險較高的股票。”
彭博社指出,盡管流入債券市場的資金將幫助北京和中國企業籌集投資資金,減輕銀行發放貸款的壓力,但這也是家庭信心低迷的跡象。多年來股市下跌和房地產行業低迷已經侵蝕了財富,並削弱了中國散戶投資者的鬥誌。
(來源:Bloomberg)
北京投資銀行香頌資本董事Shen Meng表示:“這反映出人們對經濟和收入前景的信心普遍較弱,因此人們會在各個資產類別中追逐更高的回報,哪怕只是微薄的利潤,而不是刺激消費,而這才是當局真正想要的。我預計這種情況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繼續,如果資本市場的收益不能持續,投資者可能會再次將資金轉回銀行存款。”
其他人也認為這種新形勢至少還會持續幾個月。
澳新銀行集團高級中國策略師Xing Zhaopeng稱,未來幾個月,“存款提取量將持續增加,貸款增幅將下降”,因為當局希望利用所謂的閑置資金償還貸款。不過,他表示,監管機構也會反對資金投入政府債券的投機性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