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7月三中全會:此次將討論什麼議題?會有大刀闊斧改革嗎?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中國>正文

關於7月三中全會:此次將討論什麼議題?會有大刀闊斧改革嗎?

文 / Becky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本月中國將召開推遲依舊的三中全會,在此次會議上,預計將討論從芯片技術到土地改革,甚至是國家最大稅收來源的改革,市場對此高度關注。

本月中國共產黨高層將齊聚一堂,參加中國最大的年度政策會議之一,從芯片技術到土地改革,以及對中國最大稅源的改革,都有可能成為會議的議題。然而,與過去常見的重大政策轉變不同,今年不太可能出現類似的大刀闊斧改革。

此次三中全會匯集約400名政府要員、軍方首腦、省級領導和學者,他們將在北京指導政治和經濟路線。然而,今年投資者對市場情緒振奮的大規模改革期望較低。最近幾周的官方信息、文章和國家媒體社論表明,更可能的是強化習近平主席長期目標的實施。

在市場對未來持悲觀態度的背景下,MSCI中國股票主要指數上周陷入技術性調整,而彭博社的開發商股票指數自5月份高點以來已下跌近30%。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周一創下曆史新低,反映出市場對國內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及對進一步刺激政策的期待。

“市場對會議的預期較低,因此我認為不太可能會帶來太多的負面驚喜,”abrdn投資總監Xin-Yao Ng表示。他說:“我對任何大規模刺激措施都沒有信心。”

由習近平領導的政治局常委會24名成員,上周四已經給出了有關全會議程的重要線索,宣布將提交一項“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決議供黨內精英批準。目標是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包括Haibin Zhu等人在內的摩根大通經濟學家上周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過去幾十年來的三中全會上的政策創新總是與高層領導變動同時發生。“但這一次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寫道。

然而,這次全會仍可能為未來幾個月內政策決策如何體現創新驅動增長、風險預防和共同繁榮理念提供有價值的線索。鑒於市場預期較低,任何關於解決經濟問題(如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以及國內需求不足等)的暗示可能會提振市場。

以下是交易員和分析師預計三中全會將闡明的主要政策:

供應鏈安全

隨着美國及其盟國加強對亞洲國家出口尖端半導體等關鍵產品的禁令,中國一直在推動突破核心技術,以確保供應鏈安全。中國政府還將技術創新視為新的長期增長引擎,有助於擺脫以債務為動力的基礎設施投資的舊模式。

近年來,技術自主性和產業現代化一直是關鍵政府和黨的文件中的重要任務。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黨刊《求是》上的一篇文章中,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呼籲“深化教育、科技改革”,“促進創新發展”,以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包括Robin Xing的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在6月26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全會可能會維持近年來已經形成的經濟框架:重視保障供應鏈自給自足和技術創新的瓶頸。”

城市化與農村改革

盡管經過幾十年的擴張,中國城市人口僅占總人口的 66%,遠低於許多發達國家的 80%。這意味着城市化仍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政府需要解決這一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在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政策的推動下,成百上千萬農民進城就業,加強了擴展社會安全網和公共服務的必要性。這將需要進一步放寬與戶口制度相關的限制,戶口制度登記每戶人口並確定人們可以居住、工作、上學和享受福利的地方。

在前幾次三中全會上討論過的農村土地改革可能會加速。根據摩根大通的分析師報告,摩根大通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允許農村房屋可交易將釋放資金,為公共住房和社會安全網絡提供資金,家庭和地方政府可以分享土地改革增值帶來的收益。

這些措施將符合當局允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目標。成功實施這些措施還可能逐步增強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助於經濟再平衡。

財政/稅收改革

幾十年來,中國的地方政府主要負責刺激增長的基礎設施投資。這一政策可能已經達到了極限,因為它導致了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而房地產市場的暴跌又使債務更加嚴重。

經濟學家們呼籲中央政府增加支出以推動經濟增長,並調整稅收體系,為地方政府提供更可持續的收入流。去年12月的經濟會議上,中國領導人表示正在考慮“新一輪財政稅收改革”,引發了有望在全會上公布細節的希望。

一些人預計,消費稅改革將拓寬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同時增值稅也將進一步改革。增值稅是中國最大的稅收來源。

高盛集團經濟學家Lisheng Wang等人說,長期來看,中國可能會征收範圍廣泛的房產稅和遺產稅,同時可能會通過國有企業的利潤轉移和股利支付來增加稅收。他們在6月27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考慮到中國經濟複蘇和信心重建的步伐,這些措施應該“謹慎”地實施。

私營經濟

私營企業的角色可能成為關注焦點,此前習近平在五月底於山東省的座談會上與一些本地和外國公司代表會晤,並強調房地產、就業和兒童保育是需要變革的領域。

大約三年前,習近平對房地產開發商和科技公司的打壓嚴重打擊了私營部門的情緒。自那以後,中國政府開始轉而發表更多的親商言論,力圖促進後疫情時期的經濟複蘇,但在沒有國家具體行動支持的情況下,私人投資出現得很緩慢。

摩根大通分析師說,投資者對三中全會預期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對官員們履行政策承諾的效率持懷疑態度,他們列舉了平等對待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促進內需的承諾以及解決住房過剩問題的一攬子計劃等例子。

他們在報告中寫道:“重申支持市場或支持改革的政策是受歡迎的,但言論與行動之間的差距一直是令人失望的根源。”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