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在中國社交媒體網站上,報複性儲蓄已成為一種趨勢,中國年輕人設定了極端的月度儲蓄目標。節約措施還包括在社區食堂就餐。其他人則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儲蓄夥伴”,組成圈子,確保成員堅持自己的儲蓄目標。
大流行後的報複性支出仍在繼續,但在世界的一個地方,發生了完全相反的事情——報複性儲蓄。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處於低迷之際,中國的年輕人正瘋狂地存錢,而不是衝動消費。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報複性儲蓄”成為一種趨勢,年輕人設定了極端的月度儲蓄目標。
例如,26歲的用戶“小宅宅(Little Zhai Zhai)”試圖將自己每月的支出限制在300元人民幣(約41.28美元),最近的一個視頻展示了她如何將每日餐飲費用削減到僅為10元人民幣(約1.38美元)。
此外,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儲蓄夥伴”,形成儲蓄圈子,以確保成員們堅持儲蓄目標。其他的儲蓄措施包括在通常供老年人用餐的社區食堂就餐,這種食堂提供新鮮的餐食,價格相對較低。
“中國的年輕人有一種報複性儲蓄的心態,”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董事總經理Shaun Rein表示,“與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那些經常花的比賺的多、並借貸購買名牌包包和蘋果iPhone的年輕人不同,現在年輕的中國人開始更多地儲蓄。”
“逆向消費”和“吝嗇經濟”等流行詞是中國年輕人勒緊褲腰帶的另一個跡象。前者指的是更有意識地削減支出,而後者意味着在購物時積極尋找折扣和優惠。
這與年輕人中更廣泛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據報道,他們通過債務為旅行等支出融資。財捷(Intuit)的一份繁榮指數(Prosperity Index)報告顯示,73%的美國Z世代表示,相比於不是削減開支來增加儲蓄,他們寧願過上更好的生活,也不願把多餘的錢存在銀行里。
“別無選擇”,只能減少開支?
為什麼中國年輕人在消費方面變得越來越謹慎?
“年輕人可能感覺到與其他人一樣的情況:經濟表現不佳,”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總監Christopher Beddor表示。
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家庭人民幣存款總額同比增長11.8%。盡管中國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超出預期,但預測仍顯示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5年增長率為4.5%。
專家告訴CNBC,困難的加劇在於緊張的勞動市場,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
“人們拒絕花錢在這里確實是一個真正的現象,”上海紐約大學助理教授Jia Miao說。“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是因為他們找不到工作,或者他們發現增加收入更加困難。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少花錢,”她補充道。
根據五月份的調查,16歲到24歲的青少年失業率為14.2%,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根據MyCOS研究編制的國內報告(這些報告已發布在當地媒體上),盡管沒有關於本科生月度工資的官方統計數據,但一項調查發現,2023年獲得本科學位的人的平均月工資為6050元人民幣(832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
“信心和動物精神在年輕人中已經消失了。在他們放心地進行報複性消費之前,要看到一個繁榮的市場,這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Rei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