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國市場在過去兩年疫情結束後,資本外流有所反彈。2023年宣布的投資額為1030億美元,但投資水平仍遠低於此前的高點。據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數據顯示,中國對外投資正從美國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轉向新興市場,並日益集中於綠地項目。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道,榮鼎集團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亞洲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接收國。2023年,72%的中國對外投資交易發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定義的非發達經濟體國家,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經濟體的中國投資正在增長。
(來源:Nikkei Asia)
中國資本也更多地投入了其他地區,如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2023年,北美和歐洲合計的投資份額下降到不到全年總投資的50%。
造成這一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中國對海外投資的資本管制收緊。2023年7月,中國對關鍵礦產和金屬行業實施了出口限制。此外,反腐運動以及房地產市場低迷也對境外投資產生了影響,房地產巨頭恒大和碧桂園的倒閉也導致了境外投資的下滑。
中美關系惡化導致美國各州加強對中國投資的審查,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加強了對中國投資的審查。
美國中華總商會7月發布的一項針對在美中資企業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市場環境下滑,並減少了在美投資。
歐洲還制定了反補貼工具等新工具,以解決經濟安全和公平競爭環境問題。
榮鼎集團根據其最新追蹤中國對外投資的中國跨境監測數據庫顯示,2016年宣布的總投資中,近70%流向了歐洲和美國等經濟體。
榮鼎集團的Thilo Hanemann、Armand Meyer和Danielle Goh寫道:“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蓬勃發展的10年中,超過一半的投資流向了歐洲和北美,這兩個國家是擁有成熟資產基礎的避風港經濟體,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新數據庫還發現,過去8年中國投資者開始轉向綠地項目,自2016年以來並購活動大幅下降。
這一轉變與2010年代中期中國在全球的收購狂潮不同,當時中國的對外投資達到頂峰,房地產和娛樂巨頭大連萬達集團收購傳奇娛樂,騰訊控股收購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
綠地項目是一種從零開始的投資,例如在未開發的場地上建設設施。隨着美國等地對中國商品的貿易壁壘不斷增加,投資者一直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榮鼎集團還指出,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等行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投資者紛紛在海外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工廠。
中國在電池材料生產和電池制造方面的對外投資占電動汽車供應鏈交易的最大份額。
作者寫道:“盡管未來幾年並購活動可能會複蘇,但綠地投資仍將是中國整體對外投資比前十年更重要的驅動力。”
他們寫道:“許多新宣布的項目,例如電動汽車行業的制造工廠,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而其發展軌跡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政治動態。”
榮鼎集團指出,過去二十年,最初宣布的投資額中只有2/3最終得以實現。但它表示,中國投資行為的這種轉變將使中國在全球南方擁有更大的經濟影響力。
“過去,中國在新興經濟體的存在往往以中國政策性銀行為中國工人建造的基礎設施提供融資的形式出現,”作者寫道。“現在,像比亞迪這樣的中國公司正在建立‘粘性’外商直接投資業務,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繳納當地稅收,並在當地市場以誘人的價格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
“因此,那些急於對抗中國在新興經濟體經濟影響力的政府面臨着更嚴峻的挑戰,”榮鼎咨詢公司稱。“他們現在不僅要與北京政府支持的融資競爭,還要與一批承諾為當地帶來更廣泛經濟利益的成熟的中國跨國公司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