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政府問責署報告顯示,過去8年時間里,中國在全球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投入幾乎是美國的9倍,中國支出6790億美元,美國支出760億美元,這凸顯了美國在較貧窮國家與中國爭奪影響力時面臨的挑戰。貸款讓中國擁有杠杆,但也有負面影響。
報告稱,2013年至2021年,中國根據“一帶一路”倡議向涉及高速公路、發電廠和電信的項目提供了6790億美元的貸款,美國在同一時期提供了760億美元貸款。
(來源:Bloomberg)
中國投資的最大一筆資金,也就是1040億美元流向了俄羅斯,這表明兩國的合作正在不斷加深。其餘資金則用於資助肯尼亞的鐵路線、安哥拉的水力發電傳輸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項目,這些項目大多位於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
報告稱,這些投資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對東道國的外交和戰略影響力,以及其軟實力和全球聲譽”。報告援引受援國的話說,“一帶一路”滿足了它們國家重大的基礎設施需求。
報告用美元來衡量專家和政府官員多年來在非洲及其他地區所見證的現象,中國願意迅速提供貸款,並采取最低限度的保障措施,以此來擴大其影響力。報告稱,中國的大部分資金是通過政府間貸款提供的。
報道援引一位前肯尼亞政府官員的話稱,肯尼亞寧願從美國獲得融資。但“他說,美國的融資或援助有限、難以獲得,而且提供速度很慢”。
美國政府問責署還記錄了“一帶一路”貸款的弊端,列舉了空氣和水汙染的例子,以及侵犯一些土著居民土地權的案例。盡管美國政府問責署表示,中國貸款通常與“積極成果”掛鉤,但一些項目失敗或受到賄賂的影響。
彭博社報道,舉例而言,報告提到了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稱一名中國公民向他行賄,要求他放棄對反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案件的支持。報告稱,如果他拒絕,另一名官員將得到賄賂,案件將被撤銷。
報道稱:“該官員拒絕了賄賂,並告訴我們,該訴訟隨後被撤銷,該項目獲得批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G)博客文章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和不斷擴大的美國貿易逆差,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失衡的擔憂,並引發了關於其原因和後果的激烈爭論。
文章寫道:“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的外部盈餘是旨在刺激出口和支持國內需求疲軟的經濟增長的產業政策措施造成的。一些人擔心由此產生的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中國衝擊2.0’(China shock 2.0),出口激增將取代工人並損害其他地方的工業活動。”
這種貿易和產業政策視角的外部平衡充其量是不完整的,應該用宏觀視角來取代。外部平衡最終由宏觀經濟基本面決定,而與貿易和產業政策的聯系則更為薄弱。要了解全球外部失衡的模式,市場需要了解預期儲蓄相對於預期投資的宏觀經濟驅動因素,不僅是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其他國家也造成了全球失衡,但美國和中國合計占全球經常賬戶餘額的1/3左右。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政府問責署報告顯示,過去8年時間里,中國在全球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投入幾乎是美國的9倍,中國支出6790億美元,美國支出760億美元,這凸顯了美國在較貧窮國家與中國爭奪影響力時面臨的挑戰。貸款讓中國擁有杠杆,但也有負面影響。
報告稱,2013年至2021年,中國根據“一帶一路”倡議向涉及高速公路、發電廠和電信的項目提供了6790億美元的貸款,美國在同一時期提供了760億美元貸款。
中國投資的最大一筆資金,也就是1040億美元流向了俄羅斯,這表明兩國的合作正在不斷加深。其餘資金則用於資助肯尼亞的鐵路線、安哥拉的水力發電傳輸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項目,這些項目大多位於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
報告稱,這些投資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對東道國的外交和戰略影響力,以及其軟實力和全球聲譽”。報告援引受援國的話說,“一帶一路”滿足了它們國家重大的基礎設施需求。
報告用美元來衡量專家和政府官員多年來在非洲及其他地區所見證的現象,中國願意迅速提供貸款,並采取最低限度的保障措施,以此來擴大其影響力。報告稱,中國的大部分資金是通過政府間貸款提供的。
報道援引一位前肯尼亞政府官員的話稱,肯尼亞寧願從美國獲得融資。但“他說,美國的融資或援助有限、難以獲得,而且提供速度很慢”。
美國政府問責署還記錄了“一帶一路”貸款的弊端,列舉了空氣和水汙染的例子,以及侵犯一些土著居民土地權的案例。盡管美國政府問責署表示,中國貸款通常與“積極成果”掛鉤,但一些項目失敗或受到賄賂的影響。
彭博社報道,舉例而言,報告提到了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稱一名中國公民向他行賄,要求他放棄對反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案件的支持。報告稱,如果他拒絕,另一名官員將得到賄賂,案件將被撤銷。
報道稱:“該官員拒絕了賄賂,並告訴我們,該訴訟隨後被撤銷,該項目獲得批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G)博客文章指出,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和不斷擴大的美國貿易逆差,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失衡的擔憂,並引發了關於其原因和後果的激烈爭論。
文章寫道:“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的外部盈餘是旨在刺激出口和支持國內需求疲軟的經濟增長的產業政策措施造成的。一些人擔心由此產生的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中國衝擊2.0’(China shock 2.0),出口激增將取代工人並損害其他地方的工業活動。”
這種貿易和產業政策視角的外部平衡充其量是不完整的,應該用宏觀視角來取代。外部平衡最終由宏觀經濟基本面決定,而與貿易和產業政策的聯系則更為薄弱。要了解全球外部失衡的模式,市場需要了解預期儲蓄相對於預期投資的宏觀經濟驅動因素,不僅是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這一點很重要。雖然其他國家也造成了全球失衡,但美國和中國合計占全球經常賬戶餘額的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