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周三(10月23日)報道稱,擔心經濟增長的中國居民一直在利用從加密貨幣到藝術品等各種手段將資金轉移到海外。
報道指出,隨着房地產市場的暴跌和經濟的不確定性促使人們在海外尋找更安全的地方存放財富,中國居民一直在當局的眼皮底下將數十億美元非法轉移到國外。
(截圖來源:《華爾街日報》)
將財富轉移到國外很難:中國實行嚴格的資本管制,個人每年購買外匯的限額為5萬美元。如果違反法律,違規者可能會被處以巨額罰款,甚至被判入獄。
盡管如此,根據經濟學家和《華爾街日報》的一項數據分析,過去幾年的資金外流潮似乎使2015年和2016年的資金外流相形見絀。這一時期,因房地產市場下滑,引發了當時最大的資本外逃事件。
《華爾街日報》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的四個季度內,可能有高達2540億美元的資金非法流出中國。這一數字超過近10年前的外逃規模,當時外流引發人們對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的擔憂。
然而,對這種資本外流的估計本質上是不精確的,而且總體資本外逃在中國整體經濟中所占的比例目前似乎較小,而中國整體經濟的規模現在要大得多。
部分流失的資金可能包括出口收益,這些收益未被帶回中國,而是被存儲在海外,以利用國外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投資機會。
即便如此,這一趨勢仍令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感到擔憂。在官員們專注於嚴格管理人民幣匯率之際,此舉加大了人民幣的壓力,不過最近通過刺激措施提振經濟的嘗試正在提振人民幣和中國股市,這可能會說服人們暫時將更多資金留在中國。
這一現象也突顯出,那些有能力轉移資金的人對中國經濟道路的信心正在減弱。
不滿意的投資者
《華爾街日報》指出,人們使用各種久經考驗但有風險的方法來規避政府的限制,比如把貴重物品運到海外,或者為進口商品支付過高的價格。其他人正在使用更新的方法,例如將裝有加密貨幣的計算機硬盤運往其他司法管轄區,再轉換為現金。
在這種資金外流的背後,是新冠疫情、政府對私營部門的打擊,以及對中國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的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放緩至約3%,而目前為5%,在2020年之前更接近7%。根據巴克萊(Barclays),自2021年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已使家庭財富損失約18萬億美元。
盡管北京方面的最新刺激措施(包括承諾增加新的財政支出)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今年的經濟增長,但現在說這些措施是否會引發持久的經濟好轉還為時過早。
從長期來看,中國面臨着勞動力老齡化和萎縮帶來的嚴峻挑戰,並在貿易、安全和技術等問題上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陷入衝突。
政府官員正試圖對他們抓到的違規者以儆效尤。在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9月份報道的一起案件中,北京警方搗毀了一個通過加密貨幣交易幫助將8億元人民幣(約合1.12億美元)轉移到海外的團夥。
在今年5月,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了另一起案件,涉案人員表面上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實際上在北京從事非法外匯兌換業務。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因違反資本管制而受到處罰的人員的記錄。據外管局網站稱,一名來自浙江的劉姓男子在2022年1月至去年3月期間進行了48筆非法外匯交易,總額超過300萬美元,這是外管局在4月份公布的10個類似案例之一。
處罰包括罰款總額超過涉案金額的一半,並可能導致刑事指控。
研究公司Exante Data的高級策略師Martin Lynge Rasmussen研究了這一現象。他說,盡管如此,資本外逃仍在發生,這表明,在中國投資機會稀少的情況下,人們為了獲得更好的回報會走多遠。
Rasmussen說:“5年或10年前,如果你是中國人,你可以把錢投入房地產,並有辦法增加你的財富。盡管近期的刺激措施可能會使國內股市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並有助於減少資本外逃,但房地產無論如何都不再有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