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美國《新聞周刊》上周六(2月8日)報道稱,盡管北京方面聲稱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但一份報告稱,中國國有企業正在向俄羅斯提供三種對軍事技術至關重要的戰略礦產。
(截圖來源:美國《新聞周刊》)
《新聞周刊》通過電子郵件聯系了中國和俄羅斯外交部以及美國財政部,請其置評。
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已成為莫斯科的經濟生命線,加強了與這個北方鄰國的貿易和軍事關系。
北京方面將自己描繪成中立的調解人,聲稱沒有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然而,北約已將中國列為俄羅斯戰爭努力的“決定性推動者”,美國和歐盟已經制裁數百名中國公民和實體,因為他們的出口被認為有助於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基礎。
美國資助的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RFE/RL)於2025年1月30日報道說,中國公司正在向俄羅斯提供用於生產武器系統——例如俄羅斯部署在烏克蘭城市的戰爭無人機——部件的鍺、镓和銻元素。
據稱,這些供應商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部分歸中國政府所有。
在這些公司中,雲南臨滄鑫圓鍺業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包文東持有最大股份的公司。據報道,該公司的兩名小股東獲得了部分政府資助。
VITAL科技集團是一家向俄羅斯供應鍺、镓和銻的公司,由中國公司組成,其中國有實體持有約25%的股份。
在邊界的另一邊,日本電子制造商Ferrotec的一家俄羅斯子公司一直在從中國進口銻。銻是矽片生產的關鍵材料。
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查閱了稅務和海關記錄後發現,這家子公司一直在向俄羅斯的微電子公司出售這些晶圓,這些公司已知是向軍方供貨的。
這一點值得注意,因為日本和美國一樣,已經實施旨在限制俄羅斯戰爭努力的出口禁令,包括對與軍事有關的實體實施制裁和資產凍結。
《新聞周刊》在正常辦公時間以外通過電子郵件聯系了Ferrotec。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接受RFE/RL烏克蘭語部采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公司之間有直接合作,那麼西方合作夥伴的制裁不會直接影響這一點。他們可以繼續做他們自己做的事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去年11月表示:“中國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積極推動和談,這與某些國家奉行雙重標準,在烏克蘭危機上火上澆油形成鮮明對比。”
金融分析師Alexander Kolyander為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寫道:“俄羅斯的經濟恢複力是政府支出增加、貿易的威權主義‘友岸外包’和進口替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消費和投資,並將資本留在了俄羅斯。”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誓言要結束這場持續了三年的衝突,預計他將很快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
特朗普上周表示:“我們會討論,我認為我們可能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希望結束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