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歐洲)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科技業巨頭,為關系“解凍”奠定基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中國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周期,新一輪中美貿易戰醞釀中,重振中國不僅需要溫暖的顏辭,更需要持續努力來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經過多年的冷淡對待,中國正試圖與科技領軍企業搞好關系。上周,習近平會見了國內商界巨頭,承諾“堅定不移地鼓勵”私營部門。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Jack Ma)的出現尤其引人注目,他在2020年批評國家監管機構後基本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來源:Financial Times)
此次罕見的高調會議,是在人們對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DeepSeek抱有樂觀態度之後舉行的,DeepSeek上個月推出一種開創性的AI模型,震驚了全球投資者。上海證券交易所在2024年9月份跌至疫情後的低點後,目前也已反彈約20%。
習近平的熱情言辭標誌着國企關系出現可喜的解凍,但中國方面需要進一步努力,重新贏得企業的信任,重振企業活力。
英國《金融時報》寫道:“近年來,中國政策不確定性和幹預主義損害了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2020年開始的對大公司的監管打擊包括罰款和強制重組,旨在遏制企業權力。與此同時,中國嚴厲的零新冠措施也產生了令人沮喪的影響。商業信心仍然低迷,私人投資自2022年以來一直持平,2024年淨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680億美元,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流出量。”
目前,中國經濟似乎陷入了通貨緊縮周期,提高商業活動對北京來說至關重要。另一場與美國的貿易戰正在醞釀之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決定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10%的額外關稅,預計還會進一步征收關稅。由於經濟仍在從房地產危機中複蘇,中國希望——也需要——國內創新來推動國家經濟增長。
“這一切都表明,習近平需要將他的安慰言辭與行動結合起來。否則,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家可能會保持沉默。2018年,在第一次特朗普貿易戰期間,也舉行了類似的商業研討會,幾年後,科技行業受到打擊,”英媒續稱。
事實上,上周會議的基調是,習近平希望激勵為國家服務的創新,這將使企業對北京的強硬手段保持警惕。科技行業還需要中國更廣泛的商業生態系統——以及外國投資——來保持活力。
上周會議的嘉賓名單主要集中在國內科技公司,包括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和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
企業將希望習近平能夠真正履行承諾,削減針對私營企業的不合理費用或罰款,並為私營企業提供與國有企業同等的競爭環境。由於消費者信心低迷,中國投資者仍在等待政府出台實質性的需求刺激措施。中國正致力於通過加強綠色技術和人工智能創新來提振經濟。但中國需要提高國內消費,以實現出口導向模式的多元化,並確保持續的高增長率。
中國國內外投資者也將密切關注政府的決定,尋找政策明確性和穩定性確實已恢複的跡象,然後再做出重大承諾。
如果沒有私營企業的進取和創新,中國就無法實現到2049年建成一個全面發展和繁榮的經濟的長期願景。精心策劃的與科技領袖的論壇表明,政府明白這一點。但要贏回投資者,還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近幾個月來,圍繞中國的樂觀情緒無疑有所回升,但習近平可能會發現,恢複信心比失去信心要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