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隨着中國債券收益率上升,外國投資者紛紛湧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工具,尋求利用優惠的貨幣兌換率以及中國市場與世界其他地區低關聯性所提供的避險優勢,其對衝回報率超過了美國國債。
路透社報道,美元投資者尤其搶購可轉讓存款證(NCD),這是銀行為滿足融資需求而發行的流行短期債務工具,因為這些存款證的對衝回報率超過了美國國債。
(來源:Reuters)
由於人民幣貶值、套利交易吸引力下降,外國投資者在持續購買中國國債一年後,自2024年9月以來並未增持中國國債。
但自2024年12月以來,它們增加了非同質存款證的持有量,表明流入中國的資本略有轉變,並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之際為人民幣提供了緩衝。
截至2月底,外國投資者持有價值1.1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575.1億美元的同業存單,為曆史最高水平,也是連續第三個月購買。
今年,一年期NCD收益率已躍升約40個基點(bps)至2%左右,而10年期主權債券收益率上漲20個基點至1.89%。
美元投資者將現金兌換成人民幣時也能獲得2.8%的收益,這意味着NCD投資的收益為4.8%,而一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僅為4%左右。
百達資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債務主管Cary Yeung表示:“全球投資者正試圖尋找一種與市場完全脫鉤的資產……其價格走勢與世界其他地區完全不同。”
他強調,這種心態吸引了部分資金回流中國。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多元資產投資主管Wei Li表示,中國國內收益率上升、有利的對衝環境以及美國降息的前景,使得中國債券對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據彭博社消息,隨着對人工智能(AI)的樂觀情緒增強,以及中國政府近期采取措施緩解房地產危機,中國6000億美元的企業美元債券市場正出現複蘇跡象。
據美媒匯編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已在公開宣布的交易中出售了約130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債券。這是去年同期總額的兩倍,也是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融資渠道主要由金融公司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推動,但包括房地產行業在內的一些受創公司在闊別市場多年之後,正借助11月份出現的勢頭重返市場。隨着科技公司競相開發更多AI產品,以及中國采取措施防止房地產債務違約,信貸市場情緒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阻礙美國經濟增長的擔憂,促使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其他地方。
星展銀行策略師Wei Liang Chang預計,今年的債券發行量將進一步改善。他說:“鑒於市場上亞洲美元債券稀缺,以及美國政策風險導致的分散投資需求,投資者肯定願意接受國家支持債券的新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