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歐洲科學家“人造太陽”的研究實現重大突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歐洲聯合環狀反應堆(JET)近日利用核融合技術,成功產生59百萬焦耳(megajoule)的能量持續5秒,為同裝置25年前所創世界紀錄的2倍多。
據歐洲核聚變研發創新聯盟(EUROfusion)、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2月9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歐洲科學家在通過聚變等離子體生產能源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功——JET在這次最新的核融合實驗中,成功產生59百萬焦耳熱能持續5秒,且在實驗持續的這5秒期間,發電量平均為11百萬瓦(megawatt)。JET官網新聞稿指出,此前該裝置於1997年的紀錄是產生出22百萬焦耳熱能。
(截圖來源:JET官網)
最新這次實驗的能源輸出值不大,僅足夠加熱大約60個水壺的水到沸騰,但這項實驗結果的重要性在於,驗證了目前正在法國興建的更大規模核融合反應爐設計。
核聚變發電又稱為“人造太陽”,旨在模仿太陽上發生的核聚變。核聚變是氫的兩個同位素氘和氚融合成一個氦原子,這一過程會釋放大量能量。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使用這種混合燃料運行的裝置是JET。
JET實驗室的運營主管Joe Milnes博士說:“JET的實驗使我們離核聚變發電更近了一步。我們已經證明,可以在機器內創造一個微型星體,並將其保持五秒鍾,獲得巨量的能量,這確實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核融合反應為太陽等恒星提供能量,JET為托卡馬克(Tokamak)核融合實驗裝置,在環形的磁線圈真空室中進行可控制的核融合反應。
由歐盟、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多國合作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以JET的研究為基礎,但規模更大。
JET的新實驗旨在幫助為ITER鋪平道路,ITER旨在創建世界上第一個核聚變工廠。ITER目前正在法國南部建設,其目的是釋放10倍於觸發核聚變的能量。這類基於核聚變的未來發電廠的運行將不產生溫室氣體,只產生極少量的短壽命的放射性廢料。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學研究所科學主任西比勒·君特教授表示:“JET的最新實驗是向ITER最終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
UKAEA首席執行官Ian Chapman表示:“這些劃時代的結果,把我們往征服科學和工程上其中一個最大挑戰跨一大步。”
研究核融合的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學家Arthur Turrell說:“這是耀眼的結果,因為他們展現曆來任何裝置利用核融合反應所輸出的最大能量。讓電漿穩定維持5秒,接下來從5秒到維持5分鍾、5小時、甚至更久,將不會太困難。”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