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斷、新冠疫情……IMF下調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發達經濟體近期前景更加艱難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二(10月12日),IMF最新預計,今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5.9%,比7月份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雖然IMF現在對2021年的全球經濟不那麼樂觀,但仍認為中期內會有合理增長。
IMF在周二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說,預計今年全球GDP將增長5.9%,比7月份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保持在4.9%。
在修訂今年的預期之際,發達經濟體出現了供應鏈問題,新興國家的健康狀況也在不斷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在一篇文章中表示:“這一溫和的修正掩蓋了一些國家經濟預期的大幅下調。”
“由於不斷惡化的流行病動態,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群體的前景相當黯淡。經濟預期評級還反映出發達經濟體近期前景更加艱難,部分原因是供應中斷。”
美國是處於這種地位的國家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1個百分點至6%。西班牙和德國的增長預期也分別下調了0.5個百分點,加拿大的增長預期下調了0.6個百分點。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在2022年之後的中期,全球經濟將溫和增長3.3%。
複蘇的差距
IMF表示,它尤其擔心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複蘇步伐不同。
它的估計顯示,雖然發達經濟體可能在2024年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但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可能仍比疫情前的預測低5.5%。
戈皮納特說:“這些差異是‘巨大的疫苗鴻溝’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巨大差異的結果。”
“在發達經濟體,超過60%的人口已全面接種疫苗,一些人正在接受加強疫苗接種,而在低收入國家,約96%的人口仍未接種疫苗。”
通脹
在過去幾個月里,由於供應鏈中斷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尤其是天然氣),消費者價格大幅上漲。
在美國,7月份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5.4%,為2008年8月以來的最大漲幅,8月份略有回落。與此同時,在歐元區,通貨膨脹在9月份達到了13年來的最高點。
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加大了央行的壓力,迫使它們比預期更快地放松貨幣刺激計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報告中警告稱:“通脹風險偏向上行,如果大流行導致的供需失調持續時間超過預期,通脹風險可能會成為現實。”
因此,IMF警告稱,“盡管各國央行通常可以忽略暫時的通脹壓力,在潛在價格動態變得更加清晰之前避免收緊政策,如果複蘇速度快於預期,或者通脹預期上升的風險變得切實存在,他們應該準備好迅速采取行動。”
IMF周二警告稱,美聯儲等央行應該做好收緊政策的準備,以防通脹失控。
盡管IMF表示,它基本上同意美聯儲和其他經濟學家的評估,即當前的全球價格上漲大潮最終將得到緩解,但它指出,這些預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謹慎論調提到了美國、英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這些國家“通脹風險偏向上行”。
“盡管貨幣政策通常能夠看穿通脹的暫時上升,但如果通脹預期上升的風險在這場前所未有的複蘇中變得更加明顯,各國央行應準備迅速采取行動。”IMF經濟顧問兼研究主管Gita Gopinath在報告附帶的執行摘要中表示。
Gopinath補充說:“央行應該制定應急行動計劃,宣布明確的觸發因素,並根據這一信息采取行動。”
美聯儲官員表示,對抗通脹的主要武器是提高利率。自2018年以來,美國中央銀行沒有提高利率。在美國通脹處於30年高點的情況下,美聯儲不得不考慮何時開始收回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提供的非常規政策幫助。
IMF表示,如果通脹預期開始飆升,這種政策會帶來一些危險。
報告稱:“在通脹上升、就業率依然低迷、脫錨預期風險正變得切實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可能需要收緊,以趕在物價壓力到來之前,即使這會推遲就業複蘇。”
IMF表示,等待就業形勢出現更強勁反彈"存在通脹以自我實現方式上升的風險",這將削弱美聯儲的政策。
美聯儲使用其所謂的“前瞻性指引”,向公眾清晰地描繪出其未來的意圖,以及它將用什麼標準來改變政策。IMF在其警告中表示,溝通將是避免政策方向變化對經濟造成破壞性衝擊的關鍵。
報告稱:“這種前所未有的結合,使得就貨幣政策前景進行透明和明確的溝通變得更加關鍵。”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也認為通脹正在降溫,他周一表示,他預計導致價格飆升的供應鏈問題將在2022年得到解決。
有關美國當前通脹狀況的更多信息將於周三公布,9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公布。經濟學家預計,一籃子普通消費品價格本月上漲0.3%,較上年同期增長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