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路透社周三(12月1日)報道,11月全球工廠生產活動加速,盡管嚴重的供應瓶頸依然存在,原材料成本上升,對產出造成了限制。11月份的數據很可能沒有反映出新病毒變體的影響,但可以預見的是,奧密克戎(Omicron)可能會給被大流行病破壞的供應鏈增加進一步的壓力,因為許多國家正在實施新的邊境管制。
在本月底,新發現的奧密克戎病毒變種成為最新的全球風險,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應對它將造成的負面影響。
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Samuel Tombs說:“奧密克戎病毒變體......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如果英國和其他國家再次進入封鎖狀態,制造商的投入和勞動力的短缺將會惡化。”
歐洲
不過,IHS Markit的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從10月份的58.3微升至11月份的58.4,不及最初的預估值58.6,但仍舒適地高於區分增長與收縮的關口,即50。
供應鏈問題使原材料成為賣方市場,投入價格指數僅略低於10月份的紀錄高點,歐元區工廠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將上升的成本轉嫁給客戶。這表明歐盟的整體通脹率(11月30日的初步官方數據顯示,歐元區上個月的通脹率為4.9%,創曆史新高)將繼續超出歐洲央行2.0%的目標,為其帶來了加息行動的壓力。
在歐盟和歐元區以外的英國,上個月報告成本上升的制造商比過去30年的任何時候都多,這凸顯了英國央行面臨的加息壓力。路透社11月的一項調查預測,英國央行將成為第一個加息的主要央行,可能最快在本月加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周二(11月30日)表示,美國央行官員將在12月討論是否比預期提前幾個月結束債券購買,這導致較短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大幅走高。
亞洲
在中國方面,財新/Markit制造業PMI顯示,中國工廠活動在11月重新陷入萎縮,因為需求疲軟和價格上漲傷害了制造商。這項調查更多地關注沿海地區的小型企業,與周二中國官方PMI的結果形成對比,後者顯示11月制造業活動意外上升,盡管速度非常溫和。
財新觀察集團高級經濟學家王哲在伴隨數據發布的聲明中說:“供應方面的限制放寬,特別是電力緊縮的緩解,加快了生產複蘇的步伐。但是需求相對疲軟,受到新冠疫情和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制。”
在中國之外,亞洲工廠的活動似乎正在好轉,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的PMI顯示出擴張。
日本的PMI升至近四年來的高點,韓國的PMI顯示小幅上漲。11月,印度的制造業活動以10個月來最快的速度增長,受到需求強勁回升的推動。台灣的制造業活動繼續擴大,印度尼西亞的情況也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