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經濟分析師周四(12月5日)警告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預計將擴大使用出口管制工具,包括針對中國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這可能會與美國盟友產生更多摩擦。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前顧問、現任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成員彼得·哈雷爾(Peter Harrell)表示,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可能希望與中國“更加廣泛地脫鉤”,並“準備承擔與此相關的代價”,包括可能遭到盟友更大的抵制。
(來源:SCMP)
他說道:“特朗普喜歡關稅,但認為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不會積極對中國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
他在談到政策實踐時補充道:“特朗普政府下個月回來時將擴大這一政策。”
特朗普下個月重返白宮,引發了人們對中美貿易戰加劇的廣泛擔憂。這位曾經和未來的總統承諾從第二任期的第一天起對中國征收關稅。
他挑選的經濟政策團隊成員包括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擔任財政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擔任商務部長。
本周早些時候,美國政府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征收初步反傾銷稅,尋求繞道進入美國的中國制造商面臨越來越大的障礙。
延伸閱讀:中美突傳重磅消息!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 阻止中國試圖繞道
盡管特朗普關稅威脅在全球市場引發擔憂,但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論文章提供了不同的觀點。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教授、全球貿易預警研究計劃創始人西蒙·埃文內特(Simon Evenett)表示,中美商品貿易僅占全球貿易總額的5%左右。如今,貿易往往涉及東南亞境內的短途區域旅程。
(來源:Financial Times)
文章提及:“除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少數與美國高度融合的經濟體外,大多數可能面臨美國關稅脅迫的經濟體都可以取代美國成為最終市場,雖然會很痛苦,但不會造成災難。埃文內特計算出,即使美國市場完全對某個貿易夥伴關閉,到2030年,澳大利亞、中國、巴西、沙特阿拉伯、印度和德國等100多個貿易夥伴都將在其他地方恢複出口損失。”
“各國可能會決定屈服於特朗普的要求,而不是傷害德國汽車業等政治敏感行業。但證據表明,只要他們保持鎮定,就能安然度過最嚴重的衝擊。”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中國產品征收關稅後,世界貿易體系表現出非凡的靈活性和韌性。除了蘋果等美國公司談判獲得的漏洞外,生產和分銷網絡也證明自己善於繞過對出口的封鎖。
“如果關稅人對中國宿敵采取行動,他的勝利還遠未可知。關稅可能具有直觀的吸引力,但證據表明,中國是一個比特朗普想象的更弱的超級大國,”英媒評論文章最後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