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國國際商會發表新聞聲明,譴責美國總統拜登剛簽署的芯片法案。他們認為這將惡化中美兩國半導體相關競爭,阻礙經濟複蘇,削弱創新兩國之間。
英文名為CHIPS的美國芯片法案包括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將阻止資金流向在美國國務院定義的“關注國家”,像是中國或伊朗,擴大其半導體制造的公司。根據兩個貿易組織的說法,該法案對“關注的國家”給出廣泛的定義。
他們聲稱,這將擴大美國執行與立法相關的法律的能力,並限制其他公司和國家的競爭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個組織呼籲世界各地的企業,共同努力應對CHIPS法案的影響。實際上,這兩個協會並不是第一個攻擊CHIPS法案的中國組織。中國商務部在7月30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半導體資金將擾亂全球半導體行業並損害國際貿易。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國國際商會提到:“一方面,美國新通過的芯片法案是典型的行業專項補貼,不符合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另一方面,該法案將特定國家確定為重點目標,導致企業被迫調整其全球發展戰略和布局。”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評論稱,中美科技戰的下一個前沿陣地是半導體。中美之間的技術軍備競賽涉及從智能手機和蜂窩設備,到社交媒體和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但是一個更深層次的新戰場正在出現,為智能手機、電腦、汽車和家用電器供電的組件。
周二,拜登簽署旨在促進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立法,試圖解決長期存在的計算機芯片短缺問題,並減少對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制造業依賴。被稱為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CHIPS),它為美國國內半導體制造和研發提供了激勵措施,包括超過500億美元的資金和對國家科學基金會、商務部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額外投資。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科技制造業的主導力量,蘋果(AAPL)、谷歌(GOOG)和微軟(MSFT)等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來制造他們的設備和組成這些設備的零件。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分析,中國在半導體市場上也迅速取得了進展,在組裝、封裝和測試方面排名全球第一,在晶圓制造方面排名第4,領先於美國。
中國對其國內制造業的日益關注可能是美國限制其一些最大的半導體公司的結果。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數據,2020年中國的半導體銷售額增長超過30%,達到近400億美元,該行業組織的成員包括IBM、英特爾、AMD、高通和英偉達。
但是新冠大流行導致全球芯片供應短缺,今年由於中國嚴格的封鎖措施使情況變得更糟,這導致工廠停滯並損害了供應鏈。多個地區現在正在重新考慮他們對該行業的態度,以變得更加自給自足並減少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一再吹捧“朋友支持”的重要性,即通過韓國和日本等美國盟友轉移供應鏈,以進一步將科技行業與中國隔離開來。與此同時,歐洲立法者已提議在未來幾年投資數百億美元,以促進歐洲大陸的半導體產業。
作為去年宣布的五年計劃的一部分,中國繼續努力發展其半導體產業。“全球越來越認識到,這些技術將決定誰在未來的全球經濟中獲勝,”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大西洋理事會數字取證研究實驗室的常駐中國研究員Kenton Thibaut告訴CNN Business。然而她補充說,在芯片制造方面完全自給自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涉及到技術層次和專業知識,“要在整個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據頭把交椅是不可能的”。
報道也強調,使事情進一步複雜化的是台灣,已成為中美之間的外交和軍事熱點。台海的緊張局勢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上周訪問台灣後迅速升級,而中國將其視為自己的領土。
台灣對全球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多家世界頂級制造商都將總部設在台灣,包括蘋果供應商富士康與和碩。這些芯片制造商中最大的一家,台積電或台積電,估計占全球超先進計算機芯片的90%。
“沒有人可以用武力控制台積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最近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如果你采取軍事力量或入侵,你將使台積電工廠無法運營,因為這是一個如此複雜的制造設施,它依賴於與外部世界的實時連接,與歐洲、日本、美國。”
台積電已承諾投資至少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半導體制造廠,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投產。另一家台灣制造商GlobalWafers最近承諾投資50億美元在德克薩斯州建設一座矽晶圓廠,韓國企業集團三星和SK集團今年早些時候提出了斥資數百億美元發展其美國科技制造業務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