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在最後一個交易日里響起上漲聲,用高調複蘇來準備迎接2023年。然而回顧今年整個走勢,亞洲市場過得實際上不順遂,A股全年兩度探底,而人民幣創下1994年來最嚴重的年度虧損。
截至今天(12月30日)收盤,上證綜指收漲0.51%,深證成指收漲0.18%,創業板指微跌0.11%。上證指數2022年年跌15.13%,深成指累計下跌25.85%,創業板指累跌29.37%。
(來源:新浪)
今天三大指數尾盤走勢分化,滬指全天紅盤運行,創指震蕩走低翻綠。板塊方面,傳媒板塊全天走高,教育板塊今日反彈回暖,大消費板塊活躍;醫藥股持續調整,賽道板塊震蕩走低。總體來看,個股漲多跌少,超3200只個股飄紅,兩市成交持續低迷。
回顧2022年,A股全年兩度探底,由年初的3600點高位一度下探到4月27日的2863點,之後企穩回升至3300點附近後再度於10月末下破2900點關口,最後指數再度回升並穩固在3000點上方。另外,滬深300指數今年跌超21%,上證50指數今年跌超19%。
再來看今年的下半年行情,市場在連續數月的震蕩走弱後醞釀反彈,今年市場經曆了40年以來美國加息密度最大的一年,同時海外俄烏衝突等突發事件也對市場造成了預期之外的事件衝擊。中國國內方面,受到疫情反複對經濟的影響,經濟數據一度在11月回落至僅高於4月份的全年次低水平。
今年12月以來,中國國內防疫政策曆經優化及調整,全國疫情傳播速度較快,據百度搜索指數和各地衛健委預測,多地疫情迅速早達峰,由此後續的消費複蘇節奏有望提前,疫情防控對經濟及消費的限制逐步消除,積極面的因素已經在逐漸累積,為政策着力穩增長提供更好的環境。
人民幣創1994年最嚴重虧損
周五,人民幣兌美元走強,但一波新的感染浪潮給複蘇前景蒙上陰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似乎將創下1994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在幾乎關閉邊境三年、實施嚴格的封鎖制度和檢測後,中國在12月初突然改變與病毒共存的方針。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爆發新的病例,有可能進一步破壞經濟。
(來源:Trading View)
即期人民幣兌美元開盤報6.9555,午盤報6.9585易手,較前一尾盤收盤價上漲66點,距中間價-0.09%。開市前,中國人民銀行將中間價定在6.9646,高於之前的中間價6.9793。即期匯率允許在任何一天高於或低於官方定盤價2%的範圍內交易。但今年迄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似乎將貶值8.7%,這是自1994年中國統一市場和官方匯率以來的最差表現。
盡管如此,“2023年仍有一線希望,鑒於人民幣資產在2022年遭遇廣泛拋售,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目前處於曆史低位,”華僑銀行外匯策略師Christopher Wong表示。
他說,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注入了樂觀情緒,這將支持證券投資流入和人民幣。華僑銀行預計人民幣年底匯率為6.98;並逐漸恢複到3月底的6.90,到2023年底恢複到6.75。
展望2023年
展望明年,各大機構普遍較為樂觀;有機構認為疫情、經濟等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將下降,明年A股是一輪牛市。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李曉星表示:“展望2023年,我對市場信心的恢複是充滿希望的。各項政策措施將在明年有所體現,明年經濟增速會快於今年。”
招商基金認為中國經濟到了擴張內需的階段,正站在一輪新的複蘇周期和信用擴張的起點。從投資和企業去庫存行為的角度看,一輪上行的周期往往持續6個季度左右。同時,A股估值與信用、利潤結構高度相關,2023年風險偏好預計將在震蕩與反複中向上推進。上投摩根基金提到,中國經濟正走向複蘇早期,A股盈利增速和多項估值指標已達到底部區域,正在孕育一輪新的上漲行情。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2023年來自於疫情、經濟、政治等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將下降,堅決看多2023年A股市場。第一,抑制性政策的轉折、疫後世界的臨近以及中下遊利潤率重新擴張(CPI-PPI),我們判斷2023年第二季中國將邁入新一輪需求回暖、資產回報率改善、盈利預期提升的周期;第二,內外宏觀環境均從高度不確定的狀態逐步邁向確定,我們判斷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持有意願也將回升。第三,政策底部、經濟底部和估值底部的同時出現,往往隱含了股票投資回報的巨大空間。2022年最差的預期已經見到,A股市場將迎來峰回路轉之勢,“我們認為2023年A股是一輪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