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涉及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公司正在香港設立企業,利用香港的金融體系進行全球擴張,迄今為止投資超過10億美元,創造了數百個就業機會。
全球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科技有限公司(CATL)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計劃斥資約12億港元在香港開設其國際總部,並雇傭500名員工。
對於這個陷入困境的亞洲中心來說,這是一個可喜的進展。此前,香港的標誌性金融業受到多年的新冠疫情限制和中國經濟放緩的打擊,導致企業裁員或將員工遷出香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副總工程師Xu Haidong表示,香港成熟的金融業,加上其自由的資本流動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可以幫助中國電動汽車(EV)公司,而內地銀行無法做到這一點。
“中國的四大銀行還不能直接支持我們的汽車制造商在海外的需求,包括消費汽車貸款、經銷商融資或外國直接投資(FDI)建廠,”Xu在12月14日的香港一次活動中說道,“中國汽車制造商已經到了國際擴張的階段,這需要資金支持。香港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隨着海外銷售的增長,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和相關公司正在快速擴張。比亞迪公司上周表示,將在匈牙利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工廠,這是該公司在歐洲大陸的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而包括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公司在內的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也在尋求在歐洲本地化生產。
由於中國的外匯管制,資金不能自由進出這個國家。將資本或利潤匯回國內的企業通常會面臨來自北京的層層檢查和限制,外國直接投資需要得到中國中央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等部門的批準。香港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不受這些規定的約束。
最近在香港成立的其他公司包括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自動駕駛設備黑芝麻智能科技和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香港吸引戰略企業辦公室告訴彭博新聞社,迄今為止,中國電動汽車相關公司已承諾投資86億港元,並宣布計劃雇用1300名當地工人。
寧德時代和合眾也在考慮在香港上市或進行二次上市,比亞迪和吉利汽車控股已經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與此同時,中汽協會正計劃在香港建立一個海外新能源研究中心,該中心也將作為其成員的服務中心。
除了經濟上的吸引力,香港這個靠左行駛的前英國殖民地,也是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推出右駕駛車型時的第一個市場。例如,小鵬公司和吉利旗下的Zeekr等品牌正將它們的第一款右手駕駛汽車引入這座城市。
香港甚至對中國最大的國有汽車制造商之一上汽集團也具有戰略重要性。
上汽集團國際品牌與銷售總監Chen Gang表示,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制造商在新加坡銷售MG Motor和Maxus品牌的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右手駕駛車型,並將新加坡視為進軍東南亞的跳板,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主要新興電動汽車市場也是右手駕駛。
“香港作為一個市場不是很大,但它的戰略地位對我們來說很高,”Chen說。“我們將香港視為東南亞的橋頭堡,是展示我們產品和品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