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犧牲品”!中國報複戳中歐洲“痛點”:豬鼻子、豬耳朵和豬尾巴能賣給誰呢?
繁簡切換

FX168財經網>股市>正文

“貿易戰的犧牲品”!中國報複戳中歐洲“痛點”:豬鼻子、豬耳朵和豬尾巴能賣給誰呢?

文 / Becky 來源:FX168

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國威脅對歐盟豬肉征收關稅,是歐洲大陸苦苦掙紮的行業最不需要的事情。

本周,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中國宣布對歐盟進口產品進行調查,這可能會導致征收關稅,這是貿易針鋒相對的一部分。歐盟的主要豬肉出口國——如西班牙和丹麥——警告稱,任何關稅都會進一步打擊近年來一直在下降的海外銷售,影響從農民到加工商的整個供應鏈。

中國反擊歐洲:瞄準豬肉

歐盟已經失去了全球第一大豬肉出口國的地位。在非洲豬瘟肆虐時,中國的需求使歐盟受益,但隨着中國產量回升,以及歐盟自身也爆發非洲豬瘟,歐洲的豬肉出口一直在掙紮。飼料和能源成本上漲,以及消費者減少豬肉消費,也擠壓了農民的利潤,促使加工商裁員、關閉屠宰場,並瞄準更多的本地市場。

這次豬肉調查是中歐爭端的最新爭端,該爭端還涉及到中國的電動汽車和歐洲的白蘭地。如果真的征收關稅,歐盟的豬肉供應商可能會發現很難找到新的市場來出售像豬耳朵這樣的小眾產品。

“我們正成為一場其實並未真正參與的貿易戰的犧牲品,”丹麥豬農Torben Farum說,他的產品有中國買家。“我們已經有足夠多的困難要應對了,這次的事情無疑是雪上加霜。”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從世界各地進口93萬噸豬肉及豬副產品,價值18.6億美元。西班牙、丹麥和荷蘭是最大的供應國之一。

中國仍然是歐盟豬肉的重要市場

盡管歐盟的整體出口在下降,該國仍是歐盟豬肉的單一最大海外市場。但隨着中國的養殖群體恢複,加上經濟衰退導致的消費低迷,進口需求減少,供過於求。

目前,據密切關注局勢的業內人士稱,來自歐洲的豬肉及副產品正在正常通關。業內消息人士稱,即便如此,中國的一些貿易商現在仍在港口和倉庫搶購冷凍豬肉產品庫存,因為他們擔心未來針對歐盟出口的任何貿易措施都可能推高這些產品的價格。

如果長達一年的調查真的導致征收關稅,美國和巴西等競爭對手的出口商可能會受益,它們的供應在中國已經具有競爭力。預計到2024年,美國的總出貨量將與歐盟持平。

取代中國市場很複雜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的調查將以多快的速度進行。法國工業協會Inaporc董事Anne Richard表示,調查意味着企業必須在中國有關部門注冊,在就可能征收的關稅做出任何決定之前,它們可能會受到北京方面的質疑。

“目前,我們處於等待狀態,”她說,“短期內要取代中國市場將會很複雜,因為中國是我們的第一大市場。”

商務部發言人周四表示,根據相關國內規則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國有權在初裁結果公布後采取反傾銷措施。

中國以前也曾針對農業貿易。今年,中國取消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的懲罰性關稅,標誌着對堪培拉持續三年的貿易壓力的結束,這一壓力還包括大麥。中國還對美國家禽實施長期限制,影響了泰森食品公司和Pilgrim 's Pride Corp.等公司,直到2019年才解除了對美國家禽的出口禁令。

尋找新買家

西班牙養豬農民集團Anprogapor的主任Miguel Angel Higuera說,許多歐洲供應商的一個關鍵擔憂是找到替代市場,以銷售豬蹄、豬鼻、豬耳和豬頭肉等部分豬肉產品。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丹麥出口的副產品價值32億克朗(合4.6億美元),其中65%來自中國。

“當我的豬被送到屠宰場時,它們會被切開——大致來說——培根送到英國,火腿送到意大利,鼻子、耳朵和尾巴送到中國,而我們在丹麥吃的烤豬肉則留在這里,”Farum說。

向中國等國銷售這些小眾產品,有助於歐洲加工商通過將成本分攤到整個屠體上來降低成本。Gira稱肉類和牲畜主管Rupert Claxton表示,如果這些副產品在較小的亞洲市場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或者用作寵物食品,那麼生產成本將轉嫁到在歐洲銷售的優質肉制品上。

預計需求下降將推動屠體價格下跌。丹麥農民Farum尚未看到下降,但他對這次調查可能對他的行業意味着什麼感到緊張。

“這向市場發出了一個信號,可能會讓一些農民重新考慮他們是否想繼續,”他說。

分享
掌握最新全球資訊,下載FX168財經APP

相關文章

48小時/周排行

最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