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政府支持的《證券時報》周五(7月7日)在一篇社論中稱,高盛(Goldman Sachs)將中國一些主要銀行的評級下調至“賣出”,這是基於“悲觀的假設”。
高盛近期發表研報,對一些標杆股份行和大行評級進行下調。《證券時報》稱,高盛在其中提出一系列基於“若幹悲觀假設前提”的判斷,包括招行的公司債券和影子信貸等風險引起的隱含損失率高達25%;平安銀行和招行擁有最大的房地產風險敞口,占總資產的8%和6%;興業銀行“資產負債惡化”等等。
文章指出,或許是市場負面反饋較多,周四高盛稱相關研報並非“唱空”銀行股,其評級行為也並非渲染悲觀情緒。但無論說法如何,高盛的結論仍是明確的,即對5家銀行給予“賣出”、3家給予“中性”評級。
《證券時報》稱:“基於悲觀假設看空中國銀行基本面並不可取,很大程度上存在誤讀。”
高盛周三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已將中國農業銀行(601288.SS)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同時將中國工商銀行(ICBC)和興業銀行(601166.SS)評級從“買入”下調至“賣出”。報告發布後,在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股暴跌。
高盛在報告中稱,投資者擔心中資銀行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敞口、此類債務帶來的盈利風險,以及各銀行之間的命運分化。
英國路透社稱,眼下投資者對中國銀行業的擔憂在動蕩的經濟中加深。
《證券時報》在文章中稱,中國政策制定者正在加大力度促進基礎設施投資,並解決隱藏的地方政府債務。
文章最後寫道:“今年基建投資的發力,無疑有利於城投平台現金流及盈利能力的恢複。在嚴格落實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的同時,更要看到從平台融資到專項債融資、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基礎設施盤活、從土地財政到產業財政再到數據財政的轉型趨勢,這也將給銀行政信業務帶來新的空間。”
高盛沒有立即回應就《證券時報》社論置評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