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加拿大汽車供應商麥格納(Magna)的首席執行官斯瓦米·科塔吉里(Swamy Kotagiri)反思了他是如何在行業動蕩的關稅中“無法控制的”。
“我們經曆了一系列黑天鵝事件,”Kotagiri說,“我們的行業確實以確定性、節奏性和穩定性蓬勃發展。而這正是過去四年所缺失的。”
麥格納在密歇根州的龐大工廠突顯了其在錯綜複雜的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該公司在美國有59家工廠,在加拿大有50家,在墨西哥有33家,這是20世紀90年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遺產的一部分,該協定產生了一個高度交織的系統,即從一個國家發送零件,然後再返回,在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市場生產汽車。
但Kotagiri和其他汽車公司的領導者現在正面臨着一個顛覆性的行業。特朗普於3月底宣布對外國汽車進口征收25%的關稅,預計將提高消費者價格,減少需求,並打擊就業增長。麥格納在28個國家擁有17萬多名員工,使其大多數大客戶相形見絀,包括福特、通用汽車和豐田等。
就在特朗普呼籲征收25%關稅的幾個小時前,Kotagiri表示,沒有“簡單的方法來吸收這一點”,並表示大部分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
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的征稅預計將使每輛車的成本增加數千美元,並為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增加數十億美元。
“靈活性是關鍵”
麥格納已經經受住了工會罷工、半導體短缺和低於預期的電動汽車需求。面對關稅,Kotagiri表示,麥格納正試圖盡可能地實現靈活經營,包括在密歇根州聖克萊爾的電動汽車結構工廠,在那里它為通用汽車的悍馬和Silverado電動汽車等車輛生產電池外殼。
Kotagiris表示,如果需要,供應商可以重新編程這些擺動的機械臂,以組裝車架或發動機托架。
“世界變了,”Kotagiri說,“靈活性是關鍵。我們需要有足跡、能力和專業知識來提供幫助。”
但它的成功也可能取決於規模較小的供應商,他們可能會更加痛苦。
咨詢公司Wipfli的團隊專注於汽車供應商,Laurie Harbour說:“如果你和支持麥格納的中小型供應商交談,我的意思是,談論恐慌。”“他們的成本上漲了很多,收入仍然很疲軟,”她補充說,這“給他們作為一家企業的生存能力帶來了壓力。”
像麥格納這樣的大公司也必須追蹤他們的產品在哪里落地,以及它們跨越國界的次數。Harbour說,令人驚訝的是,一些供應商對此並沒有完全的了解。
隨着汽車制造商在美國擴大生產以避免關稅,對麥格納美國業務的需求可能會增加。上個月,現代汽車宣布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供應商表示也可能擴張。另一方面,標普全球移動估計,汽車成本的上升可能會削弱美國的銷量,使年汽車交付量從目前的1600萬輛減少100多萬輛。
對於新的增長,麥格納正朝着與許多其他公司相同的方向發展——中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麥格納的中國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13%,在中國擁有69家制造工廠,雇傭了3萬多人。
Kotagiri表示,當中國企業“開始考慮出口或前往歐洲或世界其他地區時,我們相信我們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