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港股震蕩回暖,三大指數全線收紅,科網龍頭表現分化,小米集團收漲1.75%,阿里巴巴、美團跟漲收紅,快手微跌0.12%,嗶哩嗶哩、騰訊控股分別收跌0.66%、0.68%;其他個股方面,中國民航信息網、金山雲、金蝶國際等均漲逾2%。
重倉港股互聯網龍頭的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單日場內價格小幅收漲0.61%,成交額1.94億元。但從單周(1.13~1.17)表現看,港股互聯網ETF(513770)本周5個交易日收獲4根陽線,其標的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區間累計上漲3.95%,較大盤同期表現顯優勢。
注: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分別為:2020年,109.31%;2021年,-36.61%;2022年,-23.01%;2023年,-24.74%;2024年,23.04%。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曆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周一恒生指數下探至去年“924”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出台時間點的關鍵位,隨後幾天反彈明顯,截至周五恒指喜提日線4連陽,反彈持續性值得關注。
興業證券認為,歲末年初港股的調整釋放了風險,1月下旬之後,“特朗普交易”或將盛極而衰,海外因素對中國股市的壓制有望迎來轉機,春節前後港股行情有望隨着後續積極的經濟政策再次震蕩向上。2025年港股行情的主要增量資金,可能來自於內地低利率環境下的財富再配置。隨着海外壓力的釋放,一季度內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將進一步發力,內資風險偏好將修複,從而推動港股迎來春季躁動行情。港股當前或再度來到“流淚撒種”、逢低布局的好時機。
展望後市,低估值企穩、基本面邊際改善以及政策強預期均助力打開後續港股向上彈性空間。
估值角度,截至1月17日,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市盈率PE僅20.94倍,處於近10年6.7%分位點的曆史低位水平,估值性價比及安全邊際較高。
基本面角度,隨着國內經濟的企穩複蘇,上市公司盈利預期有望改善,這將為港股市場的穩定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國內2024年宏觀經濟數據出爐,GDP、社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均超預期。
與此同時,多家機構發布對互聯網龍頭公司盈利增長的樂觀預期。中金公司表示,基於高質量盈利增長,預計騰訊控股2024年第4季度非國際財表準則經營溢利將按年增長20%,非國際財表準則淨利潤料按年增長29%,遠高於收入增長。招商證券表示,小米集團IoT、汽車、手機多業務成績亮眼;AI相關布局、全球化發展持續推進,看好其多業務條線長期成長空間。
政策角度,監管層針對資本市場的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並有望在2025年持續發力,政策面的激勵不僅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也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有望為港股市場的上漲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