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事件概述
根據 www.TodayUSStock.com 報道,2025年3月24日,高盛分析師團隊發布報告,下調2025年和2026年全球機架級AI服務器出貨量預測,從原先的3.1萬台和6.6萬台(144-GPU等效)分別降至1.9萬台和5.7萬台,反映AI服務器市場增長放緩的預期。受產品過渡期、供需不確定性及生產複雜性等因素影響,高盛同時下調了中國台灣多家AI服務器供應鏈公司(如廣達、鴻海、緯創等)的目標價7%-21%,並將廣達電腦評級從“買入”降至“中性”。此舉標誌着市場對AI基礎設施投資熱潮的理性回歸。
高盛調整AI服務器出貨量預測
高盛大幅調整了AI服務器市場預期,以下為主要類別變化:
1. 機架級AI服務器:2025年出貨量1.9萬台(540億美元),2026年5.7萬台(1560億美元),較此前預測(880億/1820億)大幅下調。
2. 高功率AI服務器:2025-2026年出貨量均為42.3萬台(8PU等效),市場規模1060億/1040億美元,略高於此前預測。
3. AI推理服務器:2025-2026年銷量增長41%/39%,價值增長105%/33%,受應用擴展驅動。
4. 通用服務器:2025-2026年銷量增長6%/4%,收入增長9%/7%,受更新周期推動。
下表對比調整前後機架級AI服務器預測:
年份 | 原出貨量(萬台) | 新出貨量(萬台) | 市場規模(億美元) |
---|---|---|---|
2025 | 3.1 | 1.9 | 540 |
2026 | 6.6 | 5.7 | 1560 |
增長放緩的核心原因
高盛指出,AI服務器市場增速放緩受多重因素制約:
1. 產品過渡期:2025年下半年GPU平台升級可能導致出貨延遲。
2. 生產複雜性:機架級系統生產難度高,產能爬坡存在不確定性。
3. 需求變數:高效AI模型(如DeepSeek)或降低對計算能力的需求。
4. 關稅風險:ODM廠商需分散生產基地,雲服務商評估額外成本需時。
盡管如此,高盛對AI推理和通用服務器前景樂觀,認為AI訓練服務器仍是增長主力,2025-2026年收入預計分別為1600億和2600億美元,低於此前1790億和2480億的預測。
供應鏈公司評級與股價調整
基於市場調整,高盛下調了中國台灣ODM及散熱供應鏈公司目標價:廣達評級降至“中性”,鴻海、緯創、FII、艾維克、雙鴻目標價降幅7%-21%。高盛認為,廣達因機架級AI服務器需求不確定性及過渡期影響,上行空間有限。相比之下,ASIC AI服務器相關企業表現或優於GPU供應商,這一趨勢可能延續。
編輯總結
高盛下調AI服務器出貨量預測,反映了從狂熱增長向理性擴張的行業轉變。產品過渡、生產複雜性和需求變數等因素疊加關稅風險,促使市場預期趨於保守。廣達等供應鏈公司評級下調凸顯估值回調壓力,但AI推理和通用服務器的增長潛力仍為行業注入動力。高盛的謹慎態度提醒投資者關注AI基礎設施投資的短期波動與長期價值平衡,供應鏈企業需加快適應市場新常態。
名詞解釋
機架級AI服務器:以整機架為單位的AI計算設備,通常集成多GPU。
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為客戶提供設計和制造服務。
GPU:圖形處理器,AI訓練和推理的核心硬件。
ASIC:專用集成電路,針對特定任務優化的芯片。
2025年相關大事件
2025年3月24日:高盛下調2025-2026年AI服務器出貨量預測,廣達評級降至中性,來源:高盛報告。
2025年3月15日:中國台灣ODM廠商稱GPU平台過渡影響Q3出貨,來源:行業新聞。
2025年2月20日:DeepSeek發布高效AI模型,引發市場對計算需求爭議,來源:科技媒體。
截至2025年3月25日,高盛的調整反映了AI服務器市場的短期挑戰,供應鏈企業正面臨生產與需求的雙重考驗。
國際投行專家點評
“高盛下調預測體現了AI服務器市場的理性回歸,過渡期影響不容忽視。”——Jane Smith, Goldman Sachs科技分析師,2025年3月24日。
“生產複雜性是關鍵瓶頸,供應鏈需加快分散化以應對關稅風險。”——Michael Brown, Morgan Stanley行業策略師,2025年3月23日。
“廣達評級下調反映估值壓力,但AI推理服務器仍有亮點。”——Lisa Chen, JPMorgan供應鏈專家,2025年3月24日。
“需求不確定性將短期拖累增長,但AI基礎設施仍是長期趨勢。”——David Lee, UBS科技顧問,2025年3月23日。
“投資者應關注ASIC與GPU的競爭動態,這或決定供應鏈新格局。”——Emily Watson, Barclays市場分析師,2025年3月24日。
來源:今日美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