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創板一周年之際,科創50指數也登台亮相。
最近,不少菜友問科創50指數是否值得投資,網上分析有很多,今天也和大家仔細聊聊。
科創50指數,代碼000688。
科創50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今天收盤,科創50指數收盤為1374.52點。
計算一下,成立以來,科創50指數漲幅為37.45%。
最高點是在7月14日,一度達到1726點,相比於基日漲幅超70%。
科創50指數由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個股組成。
編制方法是按照過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後10%的個股,然後選取日均總市值排名前50的個股作為樣本,每季度調整一次。
科創50指數中,十大權重股從高至低分別為:金山辦公、中微公司、南微醫學、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瀾起科技、華熙生物、安恒信息、海爾生物、心脈醫療,合計占比51.1%。
換言之,這十大權重股的表現決定了科創50指數的表現。
根據上交所官方介紹,這50只成分股的市值加起來超過科創板總市值的一半,能夠充分代表科創板的走勢,集中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行業,而且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高,凸顯出科創屬性。
科創板投資門檻太高,現在有了指數,就可以借助相關指數基金低門檻參與科創板投資。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科創50指數值不值得投資?
首先,眼下即使你想投科創50指數,也是投不了的,因為不是有了指數就有指數基金,相關的指數基金還在申報中。
據證監會信息披露,易方達、工銀瑞信、華夏、華泰柏瑞四家公司已上報科創 50ETF基金及其聯接基金。
那麼等到基金落地,能不能衝進去呢?
從長遠看,科技是未來,只有科技牛股市經濟才能真的牛,而科創板更是為了科技股而生的。
但是,投資不僅要看長遠,更要看眼下,投資的本質是低買高賣,不能閉着眼靠信仰充值。
如上圖所示,科創50指數目前市盈率差不多300倍,什麼意思?
按照市盈率的定義,在盈利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差不多需要300年,投資者才能賺到相當於本金的收益。
反觀之,上證50指數市9盈率不過10倍左右,創業板50指數市盈率也才79倍。
這麼一對比,再怎麼有政策和未來加持,科創50的估值還是太高了。
除了估值高以外,科創板1800億的解禁洪峰也正在過境。
光峰科技、沃爾德、瀚川智能、西部超導、新光光電、樂鑫科技、嘉元科技7家就一起集中出貨了,合計減持市值超百億。
這7家公司全是科創50指數的成分股,而解禁大戲才剛剛開始。
如果以史為鑒的話,科創50指數跟創業板50指數走勢相似:
(科創50指數和創業板50指數走勢對比)
我們來看看創業板指數當年解禁之後的表現如何呢?
2010年11月創業板迎來首批股票解禁,隨後直到2013年,創業板業績才見底回升。
也就是說,創業板解禁之後,行情回調了3年時間。
雖然創業板的曆史走勢不代表科創板的未來,但眼下估值高和解禁洪峰卻是實打實的事實。
另外,由於科創板的漲跌幅比例為20%,所以科創50指數的漲跌幅也是20%,驚險又刺激,相比以往指數的波動要大一倍。
綜上所述,即使短期內科創50ETF落地,也不建議投資,很可能變成高位接盤俠。
不過,我猜測相關基金也沒那麼快落地,監管層和基金公司也會考慮當前估值和減持風險,也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總之,好貨不怕晚,等到科創板減持落幕估值回落,那時候我們再來考慮科創50指數的投資價值。
來源:微信公眾號菜鳥理財
ID:cainiao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