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目前灾区仍有余震发生。
图源:中国地震台网
截至6月18日8时整,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62次,其中5.0-5.9级2次,4.0-4.9级3次,3.0-3.9级10次,2.0-2.9级47次,目前最大余震5.3级。
最新消息:估计人员伤亡不会增加太多
今天上午8时30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17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该县双河镇政府大院的简易帐篷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抗震救灾有关情况。
宜宾市政府秘书长李廷根说,地震发生时,宜宾市各区县均有震感,震中周边10个乡镇受灾比较严重。最新统计显示,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34人受伤,地震还造成部分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受损。
图源:中国青年报
长宁地震发生后,当地武警、消防、民兵、矿山救护队等救援队伍共计2016人,投入震区救援。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共派出61名医护人员,在地震灾区参与伤员救治。
据消防部门通报,地震后,宜宾消防调集10支搜救队开展人员搜救,成都、自贡、泸州、内江等支队的526人也赶往增援。截至今天早晨7时40分,消防人员共完成了18个被埋人员的搜救作业工作,营救19人(其中死亡8人,生还11人)。
宜宾市消防支队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看来,通过各乡镇的排查,没发现的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村庄等死角,估计人员伤亡不会增加太多。
目前,饮用水、食物、帐篷、棉被等救援物资陆续抵达灾区。微博@长宁发布消息,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各种救灾物资不断发放到群众手中。
图源:人民网
“地震预警”刷屏
值得注意的是,在灾难发生的关键时刻,四川多地提前通过警报、电视和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
其中成都市提前61秒左右收到预警,共有110个社区实现“大喇叭” 倒计时,为大家及时疏散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事后预警系统在网上刷屏。
图源:新浪微博
除了大喇叭,很多网友反应,自己家的电视上也提前出现了地震来临前的倒计时预警。
雅安市、乐山市、德阳市等多地居民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在电视屏幕右下角的预警消息:
图源:新浪微博
初步统计表明,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凉山州、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云南省昭通市等13个市州的共79个区县开通了广电和互联网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发出电视地震预警或预警提示。
成功预警本次地震的大陆地震预警网,由成都高新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
地震发生时,预警网就同步向政府和应急部门、场镇、社区、学校、电视、手机和媒体等不特定公众同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达到烈度阈值的终端都发出地震预警警报或提示,没有达到烈度阈值的终端按要求不发出地震预警。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有别于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地震事件预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但还未形成严重破坏时发出警告。
当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实体波。破坏力较小的纵波(P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破坏性较强的横波(S波)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
紧急地震速报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源:日本气象厅)
“地震预警”并不是预测地震,而是地震发生之后才开始和地震波赛跑。“地震预警”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优势,提前向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号。
因为横波每秒大约只能跑4公里,而我们的网络传输通知速度是光速,几乎不耗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差就能对其他地区进行地震预警,离地震中心越远预警时间越长。
离地震中心距离与预警时间的关系(图源:地震预警中心)
于是我们看到,此次地震预警,距震中51千米的宜宾市,预警时间10秒,预估烈度5.2度;距震中80千米的泸州市,预警时间18秒,预估烈度4.6度;距震中111千米的自贡市,预警时间27秒,预估烈度4.1度;距震中124千米的毕节地市,预警时间31秒,预估烈度4.0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一份研究表明,预警时间3秒,伤亡能减少14%;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63%。
2008年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如果那个时候能有“地震预警”系统,估计至少能挽救25000人的生命,这还不算受伤的!
汶川死亡15941人,离震中太近,“地震预警”可以认为不起作用;
都江堰、什邡分别死亡3069人、5891人,距离较近,以预警时间3秒计算,可以减少1200人死亡;
绵竹死亡11098人,绵竹离震中最近距离为60公里,提前10s预警,能减少4400人,差不多距离的还有江油、梓潼、茂县等算合计减少1800人死亡;
北川死亡15645人,北川离震中最近距离为120公里,提前30s得到预警计算,至少能减少10000人死亡;
广元死亡4819人,离震中约180公里,提前50秒,青川死亡4695人,距离约200公里,提前60秒,两地减少7000人死亡并不算多;
……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王暾觉得,中国需要地震预警,他随后决定回国,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
回国后,王暾去了汶川、北川。“北川有个学校,学校的红旗还在飘。”王暾分析,那个学校本该有31秒的预警时间,但当时除了在操场上的师生外,很多人都遇难了。
2008年,王暾在成都高新区创办成都美幻科技有限公司,并基于公司组建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牵头成立了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王暾(图源:中国青年报)
减灾所地震预警系统2011年4月的首次成功预警,让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的国家。
据我国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虽然此次“地震预警”效果很好,但从各地居民的反应来看,我国仍然缺乏地震演练,而这不是单一一个“地震预警”能够解决的。
正如一名专家所说:“发现地震和发警报只是次要的,起作用的关键是听到警报全民一致的行动。”希望今后我们能举行更多诸如防灾演习、模拟地震等演练,让这些地震前沿技术在下次大灾时能够切实挽救更多的生命。
文章的最后,再次感谢王暾博士做出的贡献,并祝愿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消防员们保重身体、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