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百度、B站之後,攜程也快馬加鞭爭取港股二次上市。
4月8日,攜程正式啟動港股IPO招股認購,由摩根大通、中金公司、高盛擔任聯席保薦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以及聯席牽頭經辦人。
攜程招股遇冷
根據招股書顯示,攜程招股價為333港元/股,按照全球發售3163.56萬股計算,首發募資預計為105億港元,公司將於4月1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攜程的招股期為4月8日至4月13日,不過,招股首日,攜程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首日攜程孖展認購總額已達到30.43億港元,相當於超購3.13倍,
招股第二日,綜合券商數據,截止4月9日下午3點,攜程最新錄得35.38億港元孖展,相當於超購約3.8倍。富途孖展超15億,輝立、華盛等過億。
超購倍數是IPO市場反映的重要參數。從當天數據來看,攜程的認購不僅不火爆,而且有些遇冷。
以最近上市的B站、百度為例,B站首日招股超購倍數為24倍,最終超購逾170倍,百度首日招股超購34倍,最終超購逾112倍,機構預測攜程最終超購倍數為10倍左右。
最近,中概股在港上市表現不佳,即便像B站、百度獲得百倍超購,但上市首日依然破發,首日僅3倍超購的攜程,上市想要有好的表現有點難。
在投資者社區,有分析觀點認為,攜程目前寡頭效應尚未凸顯,OTA行業是美團、阿里、攜程三足鼎立的局面,且攜程2020年收入也較2019年高峰下滑不少,判斷當前估值並不具備較大吸引力。
再看美股,在港股IPO啟動招股的利好消息下,攜程的美股股價卻並未如料想中應聲上漲。4月8日,攜程網美股一度跌幅超2%,最終報收於38.5美元,跌幅為0.67%,總市值為231億美元。
而在此之前,攜程股價已連續兩日下跌,即便是在其通過港股聆訊的4月6日,美股股價也不過微漲1.23%,收於40.18美元。
近半個月來,攜程網一路震蕩走低,由近期的45.2美元高點跌到現在的38.5美元,縮水40億美元,相當於262億人民幣。
攜程於2003年1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較早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之一。旗下擁有攜程網、去哪兒網、Skyscanner、Trip四個主要品牌以及驢評網、鴻鵠逸遊、永安、易遊等多個品牌。根據易觀報告,以GMV(網站成交金額)口徑統計,攜程在過去十年內一直是國內最大的在線旅遊平台,且2018年至2020年連續3年穩居全球在線旅遊行業第一。
事實上,攜程早在2019年底就傳出過計劃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攜程CEO孫潔也曾在2020年10月通過媒體回應港股IPO傳聞稱,如若對公司有利,攜程都會考慮。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攜程業務遭遇重大衝擊,上市事項也到如今才正式展現於公眾眼前。
攜程虧了33億
攜程在港股招股的表現,與公司自身有很大關系。
作為在新冠疫情中首當其衝的旅遊業企業,攜程2020年業績遭受了巨大衝擊。2020年,受疫情衝擊,攜程的交易總額、營收、利潤均腰斬。
根據招股文件,攜程2020年總收入為183億元,相比於2019年的357億元,同比減少49%,淨虧損人民幣33億元,相比於2019年70億淨利潤,同比下滑146%,不止是腰斬。
圖源:攜程招股書
攜程稱,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國內及國際旅遊受限,產生了為方便用戶取消預訂及退款的要求,所產生的巨額增量成本及開支以及權益法認列投資損失。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數百萬訂單取消,涉及交易金額超過310億,直接重創了攜程。2020年上半年,攜程累計虧損58億,下半年攜程靠出售相關資產勉強扭虧為盈,彌補了虧損額。
細讀攜程的招股書,還會發現攜程正面臨着巨大的競爭壓力和流量焦慮。根據招股書顯示,攜程收入來源有5個方面,分別為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遊度假、商旅和其他收入。
攜程的各項業務中,最核心的是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過去三年,這兩項業務在攜程整體營收中的占比,一直維持在78%左右。疫情前(2019年),這兩項業務分別為攜程貢獻了135.1億元和139.5億元的收入,並且始終保持着高增長,這被視為攜程的核心競爭壁壘。
住宿預訂和交通票務都是剛需,但住宿的變現能力要比交通強,能延展的服務類型也更加多元,所以過去,攜程的打法是——“交通引流,住宿變現”。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里,攜程的總收入從109億元,增加至356.7億元,始終保持着15%以上的增速,2019年的淨利潤高達70億元。
2020年疫情期間,在線旅遊行業是重災區,攜程收入銳減。2020年,攜程的交通票務收入為71.46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48.78%;住宿預訂收入為71.31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47.23%;旅遊度假收入為12.42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72.6%;差旅收入為8.77億元,同比減少超30%。
盡管攜程在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首季盈利,並在第四季度保持盈利。這似乎讓外界意識到攜程正在逐步恢複。但仔細查看,為了實現扭虧為盈,攜程費了一番心思,通過控制各項開支“擠”出財務數據那種的盈利。
首先是大幅消減運營成本,財報顯示,攜程自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對營業成本進行控制。2020年的四個季度,攜程營業成本分別為12.2億元、8.72億元、10.29億元和9.1億元,同比減少27.8%、51.5%、52.3%和47.3%。
攜程同樣也在縮減營銷費用,2020年四個季度,攜程營銷開支分別為13.82億元、6.61億元、11.30億元和12.32億元,同比驟減37.8%、68.6%、54.4%和50.5%。
正是以上2項支出的壓縮直接推動了攜程毛利率保持相對穩定,也成為了扭虧的關鍵殺招。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攜程淨利潤很大程度來自於“其他收入”,主要是可出售金融資產及可交換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而帶來的收益。
整體來看,攜程2020年的情況並不樂觀,很顯然,目前並不是攜程二次上市最好的時機。但,攜程的負債等不了了。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末,攜程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80.96億元,短期投資為248.2億元。同期,攜程的總負債規模856.8億元,流動負債合計583.7億元,短期償債的壓力不可謂不小。
因此,攜程急需一筆沒有利息的長期股權融資,擺脫債務困局,擺脫後疫情的困擾。
招股文件顯示,攜程此次回港二次上市擬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3個用途:一是用於拓展攜程的一站式旅行服務及改善用戶體驗提供資金;二是用於對技術進行投資以鞏固攜程在產品及服務領域的領先市場地位並提高經營效率;三是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攜程的未來在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底,攜程提出了全球化戰略。
然而,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阻礙了攜程的全球化戰略,相關業務發展受阻。招股書披露,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攜程來自國際市場的總收入分別占攜程總收入的10%、13%和7%。
當前,新冠疫情持續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與此同時,全球正面臨新冠疫苗和抗疫醫藥物資緊缺的情況,這就意味着國內居民境外旅遊的需求將被持續壓制,待疫情結束後,出境遊或將迎來一個爆發的“窗口期”。根據易觀報告,全球旅遊市場規模預計將於今年恢複增長,並將在2025年達到7.1萬億美元的規模。
是攜程的機會,同樣也是飛豬的機會。
背靠阿里的飛豬早幾年前就不斷完善和深化與全球各大旅遊企業、目的地旅遊局的合作。疫情結束後,想必背靠阿里的飛豬同樣不會錯過那絕佳的機會,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攜程終究避不開與飛豬的競爭。
現在全球旅遊恢複尚待時日,攜程目前只能轉向國內。然而,近幾年,國內旅遊市場入場者增多,如美團旅行、京東旅行、哈羅出行(酒店業務)等,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其中,尤其是美團,近年來不斷擴張邊界,並進入到攜程的護城河領域,而酒旅業務成為了美團的現金奶牛。
2020年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全年收入213億元,同比去年下降4.6%,全年淨利為82億元,同比下降2.6%。其中,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國內酒店間夜量為3.5億,同比下降9.7%,第四季度期內間夜量為1.2億,同比增長8.8%。
相比攜程業績腰斬,反觀美團,盡管受疫情衝擊,但營收和利潤影響較小,美團到店及酒旅業務的利潤高達80億。攜程再也不能小視美團了。
在用戶規模上,攜程已經被美團超越。攜程20周年發布的用戶報告顯示,攜程集團品牌用戶超4億,而美團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團的交易用戶數達到5.1億。
事實上,高星酒店原本是攜程的核心競爭壁壘,而美團的市場主要是低端酒店,近年來,美團通過大力補貼來爭奪攜程在高端酒店的市場。
作為本地生活的霸主,美團握有巨大的流量優勢,通過構建本地生活"立體"的生態體系上,線上線下交易、場景打造等,提升了到店、酒店和旅遊消費的服務體驗,也一步步地侵蝕攜程的蛋糕。
面對流量焦慮,攜程試圖通過與互聯網平台合作來獲取更多流量。2020年8月,攜程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用戶流量、渠道資源、商旅拓展等方面開展合作。但合作半年多,效果如何目前尚難概論。
在疫情衝擊下,攜程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梁建章再次出面救場,親自下場直播,各種cosplay,分外賣力,一年多扮演了20多個角色。截止2020年底,攜程直播完成118場,共2億消費者在直播間預約旅行,帶動攜程預售總GMV超40億,全網曝光量超62億。
取得如此的成績令人欽佩,然而僅靠梁建章一人也難長久,攜程在盡快提振現有業務績效的同時,還需要找出新的增長極 ,為了讓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買單,攜程正試圖通過內容來講一個新故事。
招股前夕,3月29日,攜程召開了一場盛大的新聞發布會,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發布了"旅遊營銷樞紐"戰略,計劃以一個星球號為載體,聚合流量、內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塊,旨在創造新的交易場景,通過內容轉化和營銷賦能為泛旅遊行業創造增量收益。
不過,內容營銷的故事並不新鮮。尤其在旅遊內容的生態方面,馬蜂窩、飛豬等早已捷足先登,無論是短視頻抖音、快手的壟斷地位,還是用戶的路徑依賴,內容營銷所帶來的流量也遠不及深耕多年內容的平台。也就說,攜程上市沒有什麼新故事好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攜程此次在香港二次上市,除了增加融資通道,提升風險抵抗能力外,港交所作為國內外資本的“集散地”,也符合攜程聚焦國內,放眼國際的發展策略。
目前,全球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旅遊業的複蘇仍需時間,而OTA市場早已陷入存量的爭奪中,飛豬和美團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不斷搶占攜程的市場份額。目前,攜程面臨着疫情、虧損、競爭、流量等多重焦慮,在此背景下,攜程能否實現業績回暖與業務創新,最終實現市值突破,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