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香港股市在上周清明連假前收高,美股本周隔夜走勢受到非農數據提振持續走揚。港股IPO題材持續受到高度關注,目前已經累積13檔中概股回到港交所二次上市。分析師指出,未來三年香港市場將迎來40家左右中概股的集中回歸。
上周港股收盤:
香港恒生指數上周四(4月1日)清明連假前,收盤漲560.39點或1.97%,報28938.74點。國企股(H股)漲2.24%,報11217.41點。恒生科技指數漲4.71%,其中明源雲漲超13%;比亞迪電子漲12%;騰訊漲超7%。
美股隔夜走勢:
美國上周非農數據強勁反彈後,周一(4月5日)美國3月ISM非制造業指數創新高,足以證明美國經濟複蘇強勁,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下降至1.71%,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指數都創下新高。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正在與G20國家合作,協商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AMT),並承諾恢複美國多邊領導地位,將強化全球經濟並提高美國利益。
道瓊斯指數漲373.98點或1.13%,收33527.1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漲58.04點或1.44%,收4077.91點;納斯達克指數漲225.49點或1.67%,收13705.59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65.25點或2.01%,收3305.43點。
港股美國存托憑證(ADR)獨匯豐收高,騰訊ADR折算港元648.17,較港上周四收市價累跌0.9%;匯豐ADR折算港元45.83,較港上周四收市價累漲1.1%;百度美股折算港元216.05,較港上周四收市價累跌1%;阿里巴巴美股折算港元218.97,較港上周四收市價累跌2.9%。
機構盤前分析:
中信中國高股息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避險基金爆倉事件見報後,市場對大型科技中概股持觀望態度,持續偏好和經濟景氣高度相關的價值股。另一方面,近期港股陸續公布配息政策,港股除權息行情仍持續進行。他也強調,美國國會去年通過問責法後,已經有13檔中概股回到香港二次上市,可預期未來港股將更加熱鬧。
新光恒生科技指數基金經理人牟宗堯指出,AI、5G、半導體、電動車、互聯網等新科技前景亮麗,科技股基本面佳、投資題材多元,雖受美債收益率攀升,影響全球科技股表現,但疫情改變生活,人們對新科技依賴更深,企業數位轉型趨勢也越演越烈,科技股的長多趨勢不變,更適合定期定額投資。他建議現階段能透過定期定額長線布局科技型基金,以港股來說,恒生科技指數的成分股涵蓋尖端新科技、疫後新經濟、及數位新趨勢等多元題材,透過指數基金分批布局,長線獲利機會看俏,會比單押個股更穩健。
高盛中國區股票資本市場部主管王亞軍表示,2021年全年有望超過10家以上的中概股考慮以第二上市或再上市方式回歸內地或香港市場,同時將有更多的大陸擬上市企業選擇在A股或港股上市。中信證券預測,未來三年香港市場將迎來40家左右中概股的集中回歸。
重點關注事件:
港股IPO市場逐年升溫,普華永道(PwC)數據顯示,香港IPO集資延續去年強勢,今年第一季IPO活動持續活躍,首次上市公司的集資總額達到1328億港元,年增8.2倍。今年第一季有32家新上市公司,盡管年減18%,其中主板上市公司數目由去年第一季的37家下降至今年的31家,但今年第一季上市的都是大型公司,集資金額大增,像是嗶哩嗶哩等、百度等。
普華永道預計,2021年將有170家企業到香港證交所上市,全年融資總額約為4600億港元,有望再創新高,年增16%,而且新經濟企業和中概股回歸將是今年港交所新股發行的主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