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疫情出現了大反彈,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印度。這個周末,網絡輿論及資訊都被印度恐怖的疫情刷屏。
印度疫情的持續惡化,引發全球高度關注,消息影響下,今日港股藥品股大幅上漲。
連續五天新增超30萬
印度衛生部2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17313163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352991例,再現日增新高;新增死亡病例2812例,累計死亡195132例。
至此,印度已連續第五天新增報告的感染病例超過30萬例,並多次突破全球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記錄。
據《印度時報》26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在25日的廣播講話中,承認了當前疫情的嚴重性和蔓延性。莫迪表示,新一波“海嘯式”疫情已動搖了整個國家。
印度理工學院專家表示,未來兩到三周內,印度每日新增病例不會大幅減少。他們表示,根據模擬數據,該國感染病例高峰可能出現在未來10天內,屆時,每日新增確診有可能達到44萬例。
有專家分析指出,印度近期的疫情反彈與一種“雙重變異”病毒有關。
2020年10月在印度被檢出B.1.617變異毒株,該毒株同時帶有E484Q和L452R突變,也被稱為“雙突變”病毒株。在印度突變株中,B.1.617所占比例即高於B.1.1.7(英國突變株)和B.1.351(南非株)。根據基因組數據提示的流行趨勢來看,B.1.617傳播性和B.1.17相當,高於B.1.351。
研究數據表明,印度B.1.617的比例自4月份開始顯著增加,目前所占比例已經超過70%,多個國家已經對印度航班禁航。截至2021年4月26日,B.1.617的雙突變株已在20多個國家被檢出。
印度批評人士則指出,雙突變病毒並不是此次疫情完全失控的主要原因,莫迪政府防疫不力,印度人民黨允許大規模宗教集會也是病例數激增的根源所在。
4月25日,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其微博發表文章稱,由於印度政府對疫情處理不夠積極,才會出現4月內疫情進一步發展;現在馬上加快疫苗接種,也已經來不及了,更大的爆發還在後面。他還預測,印度的死亡率在4月迅速上升。
全球原料藥供應格局或重塑
受病毒變異、疫苗接種速度有限、醫療資源擠兌等多重因素影響,印度疫情已經失控,首當其衝的就是原料藥行業全球格局或將改變。
眾所周知,大部分藥品都可以分為創新藥、仿制藥和原料藥。
創新藥投入多、風險大、利潤高,技術專利雙重卡脖子,但療效可能也是最新最好的。仿制藥則是指與正版藥(創新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症上相同或相似的一種仿制品。原料藥顧名思義,即藥品原料又稱API,全稱活性藥物成分,是構成藥物藥理作用的基礎物質,如化學合成或者生物技術制備的藥用粉末、結晶等。
原料藥實際上是正常藥劑的上遊,和其它化工產品一樣,都還只是原材料,無法直接使用,必須經過進一步加工成為藥物制劑才能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36%)、印度(12%)和中國(9%)是全球原料藥市場的主力供應國家。其中,印度又是全球API、仿制藥大國,1995年至今以Sun、Aurobindo、Lupin 為代表的API-制劑一體化公司走出了具有印度特色的國際化路徑。
印度作為全球原料藥最大的供應國之一,有“東方藥廠”“世界藥房”之稱,其在全球仿制藥行業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據統計,印度占有全球20%的仿制藥市場份額,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出口,且供給美國的仿制藥就占美國全年需求量的40%以上。在新冠疫情猛烈反撲背景下,藥品剛需性較強,如果印度疫情持續惡化引起原料藥供應緊張,可能會導致全球原料藥供應格局的重塑。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印度是仿制藥生產大國,由於疫情帶來的大量需求和對供應鏈的衝擊,印度的相關原料與制劑出口受到較大打擊。3月3日,印度限制包括撲熱息痛、替硝唑、紅黴素、克林黴素在內的26種原料及其制劑的出口。印度實施封鎖導致原料藥出口受限,給國內相關企業帶來機會。與此同時,印度疫情的再度爆發和對全球疫情防控帶來的威脅也同樣利好疫情防控相關板塊,如新冠診斷試劑盒、口罩手套等防護設備、疫苗等。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全球原料藥供應嚴重依賴中國和印度,而新冠肺炎在印度的持續流行可能會破壞的全球藥品供應鏈,加劇供應短缺情況,部分原料藥品種預計會在供需失衡狀態下維持相對高價;此外,國內原料藥產能也相對充足,且具成本、技術、認證速度等方面的優勢,在印度疫情失控的情況下下,印度原料藥產出受壓制將使更多訂單流向國內,疊加原料藥價格上漲,國內相關原料藥企業有望受益,給相關藥企帶來潛在的業績彈性。另外,在仿制藥方面,中國全球市場份額雖比不上印度,但也算是印度的一大強勁對手。因為不受專利的限制,中印在通用名藥物占據主導地位,印度疫情使得仿制藥生產受限,如果印度企業出現大面積停產,也將一定程度上利好國內仿制藥企業,那麼可能受益的領域包括:制劑出口、原料藥和CXO等。
國海證券也表示,中國原料藥產業是中國醫藥新制造的核心方向之一,具有自身升級與承接全球產業鏈轉移的雙重成長性,看好2021年原料藥行業迎來戴維斯雙擊,給予行業推薦評級。
上述券商表示,原料藥需關注產品與印度是競爭還是合作關系。如果原料藥和印度是直接競爭關系,那麼一旦對方停產將對我國企業非常有利。例如沙坦原料藥領域,基本上是中國華海、天宇、美諾華Vs印度Auribondo、Divis、Myaln(印度工廠)等。而如果原料藥存在較大比例是中間體出口印度,對方深加工後銷往全球,則可能並不受益。
據券商中國報道,若印度企業出現大面積停產,那麼可能受益的領域包括:制劑出口、原料藥和CXO。其中,制劑出口最為明確。2018年美國仿制藥處方量前20名中,9家是印度企業,估計占比可能已經高達40-50%。如果停產,中國制劑出口企業的受益可能性很高。且美國非常市場化,短缺藥可以順暢提價。
目前,全球原料藥市場已經開始緊張。據印度媒體報道,由於印度疫情已經失控,印度官員向美國發出了求援信號,呼籲美國放開新冠疫苗原料出口。
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的CEO,4月16日更是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聲,懇求”拜登政府解除對印度出口疫苗原材料的禁令。路透社此前透露說,印美兩國外長4月19日談話時也提到了解除進口禁令一事。
去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動用《國防生產法》,對疫苗生產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而印度新冠疫苗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原材料,美國的一紙禁令卡住了印度疫苗生產的“脖子”。
然而,面對印度的“求援”,美國當時卻“婉拒”了。當地時間4月22日,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說,美國把重點放在控制美國疫情上,優先給美國民眾接種疫苗;等到美國的疫情處境好點後,“預計會做得更多”。
對於美國的冷漠態度,印度人怒了。《印度時報》24日報道稱,反美和反西方情緒在印度社交媒體上爆發,越來越多印度人批評拜登政府囤積疫苗原材料、對印度可怕的疫情充耳不聞。
印媒24日報道:反美情緒在印度爆發
與此同時,一些美國企業、組織和國會議員也“加入譴責華盛頓的行列”,如美國商會、前美國南亞事務助理國務卿比斯瓦爾(Nisha Biswal)等。
或許是輿論攻勢奏效,此前冷漠應對求援的美國政府25日終於表態,宣布美國將立即向印度出口新冠疫苗原材料,並為其提供醫療設備和防護裝備,以幫助印度應對反彈迅猛的疫情。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推特發文稱,美國對印度發生的嚴重疫情“深表關切”,並許諾將為印度提供“更多的物資和支持”,以幫助印度抗擊疫情。
醫藥股大漲
受印度疫情消息刺激,4月26日,港股藥品、醫療器械、生物制藥、新冠抗疫等相關概念股全線大漲。
截止收盤,開拓藥業(09939.HK)上漲21.1%,朗生醫藥(00503.HK)漲13.64%,四環醫藥(00460.HK)漲5.48%,再鼎醫藥(09688.HK)漲5.36%,複星醫藥(02196.HK)上漲3.77%,康希諾生物(06185.HK)上漲1.18%,
消息面上,4月25日,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在天津對外宣布,其新冠疫苗三期生產基地產品正式下線。由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克威莎TM ,是國內目前獲批上市唯一采用單針免疫的新冠疫苗。
同日,開拓藥業宣布,獲得美國FDA批準的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症新冠男性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已在美國的臨床中心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及給藥。
開拓藥業首席醫學官董恂瑋博士表示:“普克魯胺獲得美國FDA同意啟動治療新冠的注冊性III期臨床試驗,對於開拓藥業來說是一個重大里程碑。我們計劃在美國、歐盟、南非和巴西等國開展多國多中心的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症新冠男性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並在臨床試驗過程中與美國FDA和其他國家藥監部門保持緊密溝通,高質高效地完成這個關鍵注冊性III期臨床試驗。”
普克魯胺是開拓藥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雄激素受體(AR)拮抗劑,可以用於腫瘤和非腫瘤AR相關疾病的治療。在新冠疫情蔓延之時,研究人員發現,該產品不僅能阻斷AR信號,還可降低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兩個關鍵蛋白的表達,開拓藥業由此開始挖掘普克魯胺作為新冠治療藥物的潛力。
此前,開拓藥業公布了普克魯胺在巴西陸續完成的治療輕中症男性新冠患者、輕中症女性新冠患者、重症新冠患者的由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結果。數據顯示,普克魯胺對輕中症男性患者的住院風險降低100%,輕中症女性患者的住院風險降低90%;重症新冠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92%,住院天數縮短9天。
匯豐環球研究發表報告,上調複星醫藥(02196.HK)目標價,由37.8港元升至46港元,評級維持買入。
該行預期,複星醫藥2020至2023年的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主要受到中藥、健康護理服務及醫療器材業務推動,相信集團新藥的推出,足以抵銷藥品帶量採購的影響。至於集團2020至2023年的經營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則料為19%。
目前印度疫情還在持續惡化,繼此前發現雙重變異病毒之後,印度多地已經出現三重變異病毒,即三種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結合形成一個新的變種。
據多家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科研機構宣布在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等地發現了一種編號為B.1.618的三重變異新冠病毒毒株,該毒株很有可能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避機制,而且也更具傳染性。
這種新變種毒株比其他舊毒株具有更強傳播力,為抗擊疫情雪上加霜。上一波疫情峰值時一名患者可能傳染30%至40%的密切接觸者,而這波疫情的監測數據顯示一名患者可能傳染80%至90%的密接者。
這些新的變異毒株存在可能被傳播到世界各地,造成新的疫情爆發,或將影響全球複蘇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