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聯儲實施了十年來的首次降息。喊了幾個月的金融市場終於求仁得仁,卻沒給什麼好臉色——美國股市反而大跌。總統大人還是追着罵,專家也給出“差評”。從各方的壓力來看,美聯儲真是“好慘一央媽”。其實現在,全球四大央行的日子都不好過,她們簡直可以開個比慘大會了。
美聯儲——誰誰都不滿意
美聯儲降息,旨在刺激經濟。自從去年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美國經濟就成了市場的心頭大患。直到收益率曲線倒掛、其他經濟指標報警,“危機將至”的風聲越來越大。此時下調利率,降低借貸成本,原本應該是顆定心丸。
但美聯儲的這次降息卻被形容為“鷹派降息”。除了幅度是預期中較低的那一檔——25個基點,還有兩名票委反對。重要的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說,這並非降息周期的開始,未來有可能再次降息,有可能不降,還有可能加息,這和大家普遍預期的今年降息三次顯然不符。
對此,華爾街顯然不滿意。消息宣布後,標普500指數、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盡皆下挫。
特朗普也“火上澆油”,他說:“市場想從鮑威爾和美聯儲那里聽到的是,這是一個漫長而激進的降息周期的開始。”批評美聯儲的緊縮政策早就成了特朗普更推的日常。這次美聯儲不再緊縮,卻也沒能逃過總統先生的炮轟,“和往常一樣,鮑威爾讓我們失望了。”“我肯定不會從美聯儲得到多少幫助!”
就算不看情緒化的市場,不看更加情緒化的特朗普,應該足夠理智的專家這次也沒給美聯儲叫好。他們說,美國經濟尚屬健康,降息實在大可不必,尤其是在周五的就業報告出爐以後。這份就業報告顯示,美國的失業率保持在近50年低位,非農就業人口增幅也高於預期。
三菱日聯首席金融經濟學家Chris Rupkey直斥美聯儲降息的決定不夠明智,認為在“經濟強勁、沒有明顯衰退跡象”的情況下,美聯儲是屈服於特朗普的壓力,“我想他們可能為自己驕傲,但他們真的應該慚愧。美聯儲今天拋棄了他們的獨立性,以後每一次降息他們都在遠離與經濟的相關性。”
本來央行選擇調整貨幣政策時機就是個難題。單說降息,降晚了,經濟進入衰退漩渦難以挽回;降早了,經濟過熱,通貨膨脹飆升。央行就像是一名拿着槍的戰士,要瞄準不說,還得精準地掌握好扣扳機的時間。同時他背後還站着市場和經濟兩大“監督員”。如今美聯儲背後還多了一名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甩鍋”的政治監督員,怎一個“難”字了得。
美聯儲悲慘系數點評
政策難度:三星
挨罵指數:五星
悲慘系數:四星
英國央行——我不是主角
緊隨美聯儲之後出場的英國央行也有一本“難念的經”。
英國央行這次迎來的是同日內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季度通脹報告、行長舉行媒體會的所謂“超級周四”。但在自己的“大日子”里,英國央行卻被“無協議退歐”搶了風頭。最後的媒體會直接變成了“英國無協議退歐研討會”。
英國首相約翰遜新官上任,言辭果決,不管能不能和歐盟達成協議,10月31日都要退歐!這讓原本已經在去年年底英歐達成協議時消散的“無協議恐慌”卷土重來。
2016年退歐公投後英國央行降息救市的情景還曆曆在目,如今市場自然再度將目光轉向英國央行,尋求保護,哪怕僅僅是安慰。
直觀來看,如果英國無協議退歐,降息就好了。但英國央行的抉擇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它有一個很難伺候的主人——通貨膨脹。
當經濟遭受打擊,或者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現,貨幣就會貶值,進而對貿易產生影響。一方面,出口可能因產品變便宜而得到促進;另一方面,進口產品相對變貴,本土物價上升。從退歐公投後的前車之鑒來看,在如今全球需求放緩的環境中,更有可能發生的是後者。
這也是英國央行上一次在去年8月份加息的主要原因。直到今年最近幾個月,英國的通貨膨脹才降到了2%的目標值以下。
也正因於此,英國央行成為全球主要央行中的“異類”,一直沒有“吐口”擔保會實施刺激性政策,只是堅稱會視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央行在通貨膨脹過高的情況下無法降息,反而需要加息,無疑喪失了挽救經濟的一件利器。
和美聯儲相同的是,英國央行同樣需要擔心政治因素。但二者具體狀況正好相反,美聯儲是受到政治幹涉,英國央行則是被批評幹涉政治。
因為自從英國決定要退歐,英國央行就沒斷了潑冷水。這次“超級周四”也不例外,在無協議退歐可能性上升的前提下,英國央行將英國二季度的經濟增長預估下調為零,還預測英國有三成可能陷入經濟衰退。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在此次媒體會中再度被批評過於悲觀,而相對於最初面對這類指責時的急於辯解,卡尼現在已經處變不驚,他只是淡然地回應:“我們給出我們對於經濟走向的最佳預期。”
當然,他也顯示出對於這類問題的極度謹慎。當記者首當其衝地問道:“英國在10月底無協議退歐的可能性有多少?”他只是引用首相的言論,顧左右而言他,對於政治結果卻不做任何評判。
就像他不久前出席英國議會的聽證會,當面臨無協議退歐的問題時,他直接反擊各位議員:退歐後的貨幣政策我們來定,但怎麼退歐是由你們來定。
這位在金融危機後臨危受命的加拿大人能不能在明年年初功成身退,就要看10月31日英國退歐後英銀的反應如何了。
英國央行悲慘系數點評
政策難度:四星
挨罵指數:四星
悲慘系數:四星
歐洲央行——硬着頭皮也要上
相比英國央行,歐洲央行放寬貨幣政策的決心要大得多。早在美聯儲降息之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就已經高“鴿”一曲。他說:如有必要,一切工具都將擺上桌面。這話聽着擲地有聲,實則卻透露着些許無奈。
首先,歐元區是發達國家里經濟最早顯現疲態的。作為歐元區“老大”的德國去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停滯,之後和技術性經濟衰退擦肩而過。整體上許多歐元區的經濟數據也創下多年新低,通貨膨脹一直“有氣無力”。這些差不多已經集齊了央行采取放寬政策的必備因素。
歐洲央行直到最近才放話準備行動,已經算得上十分沉得住氣了。而之所以如此謹慎,也是因為他們手中的“彈藥”十分有限。
相比美聯儲已經進行了一個加息周期、英國央行勉強加息過一次,歐洲央行在去年年底才開始停止量化寬松(QE),利率現在還是零。這也就意味着歐銀可以行動的空間不多。如果不得不重回放寬周期,歐洲央行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了。
另一方面,歐元區本土的內需仍屬強勁,只是受累於全球貿易環境的風雨飄搖。人們只是盼望着,要是貿易戰能偃旗息鼓,央媽們也就不需要那麼緊張了。
同時,歐洲央行也面臨着換屆的波動。接棒德拉基的是前任國際貨幣組織(IMF)主席拉加德,來頭不小,但能不能再創“超級馬里奧”在歐元危機時力挽狂瀾的輝煌,只能拭目以待了。
歐洲央行悲慘系數點評
政策難度:四星半
挨罵指數:三星半
悲慘系數:四星
日本央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若說歐洲央行是“硬着頭皮上陣”,那日本央行就得加一個“更”字了。負利率、QE,還有“直升機撒錢”這種異常刺激的刺激政策,到現在日本央行努力了三年還沒把利率升上來,新一波的放寬卻來了。
日本央行本周暗示,他們的寬松貨幣政策還可以再加深。但人們卻懷疑,刺激性貨幣政策程度過大是不是還會有效,更糟糕的情況是,會不會適得其反?
無論如何,日本央行在全球“四大”中都是行動空間最有限的,也是最“身不由己”的。
其實日本本土經濟狀況良好,無奈受制於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更重要的是,如果日本央行不加入放寬貨幣政策的“潮流”,日元就會升值,這顯然對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的日本不利。“躺着也中槍”,說得就是這種吧。
日本央行悲慘系數點評
政策難度:五星
挨罵指數:三星
悲慘系數:四星
總體來看,四大央行悲慘程度不相上下。十年前的金融危機雖然慘烈,但形勢明朗,央媽們也手中“武器”充足,行動起來沒什麼好遲疑的。現在的情況卻大不相同,海上已經起風,前方因各種因素而迷霧重重,船只彈藥嚴重不足。實際上,央媽們的悲慘程度和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