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儿,西方企业大裁员,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但老板“身先士卒”,就不多见了。最近汇丰就上演了这么一幕,计划裁员4000人之余,先把“大老板”——首席执行官范宁(John Flint)给炒了。
对于这位任期仅18个月的CEO,汇丰的官方措辞比较婉转,说的是“协议离职”,但在令市场震动的同时,难免引起了外界的议论纷纷。
汇丰帅印易主的消息是与期中财报一起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汇丰上半年税前利润增长了15.8%,达到124亿美元,该公司还宣布了10亿美元的股权回购计划。这家一向稳健的银行巨头即便不算形势大好,也可以说是表现坚挺。
但汇丰股价当天却因为范宁离任的消息而下跌。想当年欧智华(Stuart Gulliver)钦点、汇丰史上最年轻的CEO如今草草收场,具体原因却语焉不详,这不能不令投资者心生不安。
对于这一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各路分析猜测,有不少版本。
有一种是说范宁办事不力。虽然他上任后搞了不少像拓展中国市场、投资数字化这样的“大动作”,但却没能力挽狂澜,让汇丰回归往日的辉煌。在他就任的18个月里,汇丰股价下跌了14%,虽然跌幅低于同业的平均水平,但远高于大盘的1%。
据说当初范宁的任命在董事会就颇具争议,最终商议给予两年“试用”。现在两年还没到,董事会就已经不耐烦到要“赶人”了。
也有版本说这是汇丰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本人的决定。不到两年前杜嘉祺与范宁前后脚被任命,二人都对中国市场情有独钟,但他俩的相似之处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与从大学毕业就进入汇丰、一步步升到最高位置的范宁不同,杜嘉祺从最初的足球队球员、到保险业明星、最后成为汇丰史上首位从外部聘请的主席,职业经历丰富许多。
英国媒体报道称,有知情人透露,杜嘉祺不满意范宁在削减开支和制定销售目标上的“软弱”。
还有很多显得更加天马行空的猜测,比如有人联想到华为孟晚舟一案中汇丰提供了证据,所以董事会为了不惹怒中国而让范宁“背锅”。
抛开这种不靠谱的爆料不说,我们或许可以从汇丰的官方言论中寻得蛛丝马迹。在此次的声明中,杜嘉祺先是赞扬并感谢了范宁对汇丰的贡献,然后话锋一转说道:“在全球环境更加复杂和更具挑战性的情况下,董事会相信我们需要做出改变来迎接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非常重大的机遇。”
如果细细盘点一番,汇丰这艘“稳健”的大船在不远的未来可能会迎来罕见的“惊涛骇浪”。
首先是本土的压力。英国退欧带来的阴霾已经笼罩在英国经济上空三年之久,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英国经济在今年二季度收缩,为七年来首次。新首相上台,烧的最旺的一把“火”却是无协议退欧。阴霾加剧,简直是乌云密布。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民再热爱购物也得“悠着点儿”花,更别提买房这种大事了。企业呢,更是人心惶惶,得为英国无协议退欧做准备,还得谨防目前持有或者准备购买的资产随时暴跌。
汇丰自己对英国的形势并不乐观,预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性5%),英国房价下跌5%,失业率上升至接近8%。
消费信贷、房贷、企业借贷,这些都是汇丰的主营业务,要说毫无影响,应该没人会信。
当然,始建于香港的汇丰“主场”并不在英国本土。它有78%的业务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近年来汇丰由亚洲与西方间的巨大贸易往来中获益,但随着中国向着更多拉动内需的转型,这种情况显然难以持久。
从更广泛的全球环境来看,一边是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搅局”,一边是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的降息潮来袭。为此,汇丰下调了美国的利润目标。“鉴于降息的普遍前景以及全球银行市场的逆境。我们预期无法达成2020年美国每股回报达到6%的目标。”
要如何在这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局中杀出重围,对于汇丰以及众多银行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难题。
在杜嘉祺的解题思路里,“杀伐决断”可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他在回复媒体关于汇丰的未来策略时反复提及三个词:“加快脚步、坚定志向、果断行动”。范宁的离任,或许正是因为他不符合这种足够“强硬”的定位。
范宁宣布离职后不久,汇丰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也宣布辞职,上个月汇丰还换掉了美国分公司的“头儿”。再加上汇丰表明此次计划裁员的4000个职位主要都是高层。怎么看,这都是要“轻装上阵”+“大换血”的节奏。
另一方面,包括范宁在内,汇丰最近三届的CEO在公司内任期总时长高达100多年,而如今下一任正式CEO待定,相关负责猎头已经对内部和外部人士展开了严苛而漫长的考核进程。对于汇丰150多年历史中由内部提拔CEO的传统得以延续,多数分析已经不抱希望,更多的可能人选是同业内的其他领袖人物。主席人选已经破例从外部任命,想必CEO的破例也不会太远了。
汇丰向来以保守著称,哪怕金融危机这样的风暴也没能给它带来过大的震动。它的经营模式以及利润走向鲜少变化,以致分析师甚至抱怨让人“昏昏入睡”。这次出人意料的顶层人事变动或许可以牵扯出一大堆的“兴奋点”,也说不定。